熱門:

2020年6月8日 香港財經

【信報短評】國際對華資加堤設防 港資恐水洗難清

全球疑中情緒不斷升溫,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潮更使之變本加厲,原本受脫歐折騰急需外資的英國,亦加大力度規管來自中資的收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港區國安法」令「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備受質疑,港資會否遭「一視同仁」,被當作內地資金而面對更多審查和限制?

據《倫敦時報》報道,英國首相約翰遜數周內將公布修訂法規,若外資收購當地企業、資產、知識產權的25%股權,或取得重要影響,都必須向當局披露。消息指修訂是針對中國,尤其擔心英國經濟和企業在疫情打擊下,已脫離疫潮高峰的中國和享有國家支援的華企,會乘機在英國通過收購「攻城掠地」。

若上述報道屬實,其實不令人意外,甚至覺得英國相對其他猜疑中國的國家慢了幾拍。英國政府去年12月即新冠肺炎尚未為外界知悉時,已公布將立例加強對收購進行調查和干預,以保障國家安全。約翰遜上月中亦表明,未來數周會進一步推動《國家安全投資法》立法,以限制「可能不懷好意的國家」收購英國科技企業。

說英國慢幾拍,是因為一些國家早已急築堤防,例如歐盟在今年3月25日發出指引,要求成員國加強對外資收購的審查,《歐盟外商投資審查條例》於4月10日生效,並將於10月11日全面實施,列明要審查的行業包括關鍵技術、能源、運輸、供水、衞生和媒體,更要求加強對受外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實體的投資審查。澳洲在3月29日宣布,當日起外資收購須先經「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審批,以免澳洲資產在疫情期間被外國突襲。至於經常與中國正面碰撞的美國,其財政部早在今年1月13日就公布了新規,2月13日生效,擴大「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管轄範圍。

另外,有發展中國家亦較英國更早設防,印度在4月17日緊急宣布,收緊「與印度有很大片邊界連接的國家」在當地的收購。

以上國家當然都沒有在法例中表明針對中國,但不難領會,有政客甚至直指是為防範中國借疫謀利,例如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達(Tom Tugendhat)力陳立法有迫切需要,因中國企業依賴國家銀行資金以擊敗來自歐美的競爭對手。

中國運用日益上升的硬實力和銳實力,保護和爭取在經濟、科技、地緣政治等利益,近年引起國際反彈,華企在國際收購上不時碰壁,中國在疫潮期間的表現令國際更為警惕,並開始波及香港。

由於愈來愈多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或成立公司,借助此平台發展國際業務,國際上確漸見形容香港是「白手套」的評論,不過普遍仍對港資和內資有不同對待,但印度在4月宣布新措施時,卻有政府官員對路透表示,港資與內資會有同一待遇,因「香港如何投資是常識,和來自中國的投資沒有什麼不同」。

暫時算是只有印度官員說得如此露骨,且是不具名點評,但國際社會對人大為香港設立國安法諸多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會改變對香港的特殊待遇。如果陸續有更多國家對華資加重提防,而又認為香港的「一國兩制」變了樣而把港資等同內資,香港協助內資「走出去」的功能便難免減弱,港企海外發展也將遇上更多厚牆。對此,港府當然有責任向國際解釋游說,但在大國博弈下,香港具多少牙力,恐難太樂觀。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