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科醫學會發表有關新冠疫情對兒童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成果,發現兒童的精神社會健康問題較疫情前嚴重,整體生活質素亦下降。
研究訪問超過3萬名中小學生、300名嬰幼兒及400名有特殊需要(SEN)學童及其家庭成員。結果顯示,SEN兒童的整體生活質素在疫情期間明顯較差。有超過23.5%的受訪兒童最少遭受一次嚴重的身體虐待;1.9%經歷非常嚴重身體虐待。約三分二SEN兒童的康復治療受到阻礙,令有關兒童較多出現情緒及過度活躍問題。
研究亦發現,中小學生的運動量亦減少,學童每天進行中等或以上強度體能活動的時間,只有15至30分鐘,超重和肥胖較疫情前明顯上升,而小學生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由2小時增至7小時。另外,嬰幼兒的維他命D水平亦較疫情前下降13.6%。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表示,疫情期間嬰幼兒接觸陽光時間不足引致維他命D水平下降,除了影響骨骼生長,令發育出現問題外,亦會影響身體免疫力,出現嚴重敏感症風險,對長遠智能發展亦有不良影響。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導致家長有較大的壓力。而學童的近視發病率較疫情前上升2.5倍,每年近視加深速度亦上升近2倍,相信與學童的屏幕時間增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