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7月3日

【信報月刊】90%醫用同位素靠進口 港產核藥初創突破「卡脖子」

【本刊記者李潤茵】「核」能殺人亦能救人──所謂「救」是名副其實的「醫藥」,特別是在癌症治療上,核子醫學屬於未來趨勢。香港沒有發展核工業,但原來早於2015年,已經出現核藥公司,生產基地亦設在粉嶺,創始成員均為本地前線醫療人員,他們對病人痛苦有切身感受。然而,開發核藥的過程崎嶇而漫長,智和生物科技(ZERO Biotech)行政總裁譚錦文跟本刊分享,需要配合天時、地利及人和。

「未來癌症治療有三大方向:一是細胞治療,二是基因治療,三是核子醫學治療。前兩者都高風險,而且比較futuristic(非傳統);反為核子醫學藥物,療效及市場都已經通過認證。」譚錦文表示。

他是本地初創ZERO Biotech行政總裁,該公司為現時全港唯一一間獲發全牌照經營診療性核子醫學的機構,即能生產、儲存、運輸及銷售放射性藥物;記者身處的粉嶺生產基地,科研人員每天早上5時開始嵌核藥,9時前配送到各大醫院,2018年至今已累計生產超過160針治療用的核藥針劑。

3個月變2年

「健康人士未必認識核藥,但末期癌症病患很了解。」譚錦文憶述,有些病人原本只剩3個月,因癌細胞已擴散全身,後來醫生建議他們嘗試核藥,最終壽命竟延長到2年。究竟「奇蹟」是怎樣發生的?要從原理說起,核藥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放射性同位素,即藥物/有效負載(Payload);第二部分為追蹤分子(Tracer/Targeting molecule)用來追蹤癌細胞表面的蛋白/靶點;第三部分為連接器(Linker),就是將同位素及追蹤分子連結在一起。

去年,全球醫用同位素便出現短缺,6名香港病人受影響,「他們是末期癌症病患,同位素供應攸關生死。然而,中國90%醫用同位素依靠入口,情況形同晶片,意味着歐美一旦不出售便被『卡脖子』」。

目前,醫用同位素主要來自西方5至6個核反應堆,包括加拿大、美國、比利時及南非等,一旦出現故障或維修,足以導致全球供應緊張;另一邊廂,國務院已頒布「紅頭文件」,國家原子能源機構、科技部及國家衞健委等八部門於2022年聯合發文提出多項措施,實現醫用同位素「自主供應」。

ZERO Biotech有意為國解憂。「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我們確實成立了新部門,計劃製造『直線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生產醫用同位素,目標是取代核反應堆。前者投資門檻較低,而且佔地僅約3000平方呎,西方已證明可行;核反應堆反為危險,而且不環保,許多國家已禁止新建」。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