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呂麗嬋、本刊總編輯鄧傳鏘】內地「看病難、看病貴」是近年醫改最渴望根治的「頑疾」。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是著名的活體肝移植專家,2016年走出手術室投身新戰場,上任後他動「大手術」,致力推動沒紅包、不亂打點滴的綠色醫療文化,改革醫護薪酬制度,開展國際版三甲醫院評審……。
兩地醫療制度不同,造就認知上的大差異,其中紅包文化,分歧最尖銳。港深醫院2012年開業之時,已訂定員工約章,嚴禁收紅包及回佣,如有發現立即解僱,又請來前廉政專員黎年,在醫院成立廉政科,但這一文化已根深柢固,甚至連病人也反對:「他們會質疑為何不收,不收代表不是好醫生,不盡力做手術,這其實很悲哀。」盧寵茂嘆道。
「大部分人做醫生的都是想幫人,問題出在制度,內地看一個症只收8至13元,做膽囊手術收200,仲要在醫院收,醫生究竟有幾多工資?做醫生非學生首選,因為回報不成正比,反映不了專業價值,讀醫辛苦、培訓時間長、工時亦長,又多厭惡性工作,回報卻不高,醫生都要食飯啊!」
最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有已入院的病人竟因醫生不肯收紅包而感不安,甚至拖累醫院。「習慣了由細到大做手術都塞紅包,所以你不收會感到震驚。」這種「用錢買你專業」的情況,盧直言後患無窮。「內地這麼多醫暴,原因之一就是對醫院不信任,便想到用錢買你的專業,只要結果不如預期,就覺得給了紅包自己有權找晦氣。
要改變醫護習慣收紅包、病人習慣給紅包才安心的文化,需要時間。盧強調其身要正。「2012年港大深圳醫院開業之時,已訂定員工約章,嚴禁收紅包及回佣,如有發現立即解僱,所有同事都明確知道不能收,回不了的就交給病人關係科,放入基金作緊急病人援助。這些年來確實有懷疑操守不好的職員,最終我們以不再續約來解決。」
除了對醫護有品格要求,病人亦有約章,要與醫院合作,信守權利與義務,歡迎投訴也歡迎點讚。為了保障同事,深圳醫院率先為醫護購買第三方醫療保險,「雖然每個醫生每年要買20至30萬保險的確好貴,但如果做手術出事要承擔責任就有保障,我們是行得較前的。」盧寵茂說。
原文請閱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