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移民潮,最先用腳投票的原來是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皆因其專業認受性高,牌照亦容易移植到別國。這批抗疫主力陸續離開,面對新冠肺炎,香港醫護系統將面臨更大壓力。--本刊記者黃愛琴
《港版國安法》通過後,一個交流護士移民資訊的WhatsApp群組成員由原本幾十人,激增至200多人。成員之一的文鳳對本刊透露,群內多為資深護士,有些甚至有十多年經驗,不惜放棄「頂薪」都要走。「為求盡快離開,有些人選擇做陪讀媽媽,這種簽證不能工作;也有人賠錢辭職,連兩個月通知期也免了;有人已有PhD,都申請去外國讀書。」她說。
Facebook上一個名為「香港醫護移民到英國」的群組,創立短短四、五星期已招攬了超過1000名成員。該群組的管理員Alan Cheng向本刊表示,成員中護士佔比最多,其次是物理或職業治療師,最後才是醫生。「他們想離開主要是因為政治原因,另一原因則是,英國延長BNO居留期。」
護士比醫生易走
環凱移民顧問傅耀緯指出,香港醫生多選擇投資移民,錢走人不走。「他們會先送老婆、子女去外國,自己則留在香港工作,因為收入好高,不心急離開。」另一方面,醫生手持的各種專業資格外國未必全部承認,專科執照可能要重新考牌,代價較大。相反,香港護士的專業資格受外國承認,例如去澳洲註冊不用考專業試;即使要再考執業試(如美國),亦不難過關,故「走得更容易」。
不少國家對註冊護士需求殷切,不惜放寬移民門檻,吸納新血。例如在澳洲獨立技術移民中,註冊護士的配額是最多的,2020年至2021年達到17859個;紐西蘭的永久居留簽證(PR),批准率最高的職業也是註冊護士。
美國、加拿大和台灣亦為護士提供專屬的技術移民渠道。其中,傅耀緯的公司專門替紐約州政府招聘海外護士,變相解決「搵工」煩惱,保送香港護士申請美國EB-3技術移民簽證。三年內取得「綠卡」,之後五年最少坐2.5年「移民監」,就可成為美國公民。
文鳳是前公立醫院內科病房資深護士,有六年半經驗,今年2月卻成為紐西蘭護理系大學生。她於2016年結婚後就有移民的打算,因為覺得外國的教育制度更適合孩子成長。2018年與丈夫到紐西蘭旅行一個月,覺得當地環境舒服,正式開始部署。由於她最高學歷只是高級文憑,未符合當地註冊護士資格(要有大學學位),故先過去讀書。之前從事物流業的丈夫,則以親屬身份同行。她信心滿滿表示:「只要畢到業,就一定能夠找到工作。」當地華人多,懂中文是一種優勢,「例如我住的威靈頓只有一位識中文的助產士,因此她很吃香」。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