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不時以「新冷戰」來形容愈演愈烈的中美衝突,耶魯大學歷史教授、著名冷戰史權威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誤判,容易導致擦槍走火,當年美蘇是零和遊戲,今日中美卻是有競爭的利益共同體。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政治學者David Arase進一步指出,屆時全球會形成兩個流動性聯盟,互相競爭,策略性貿易取代自由貿易。--本刊記者黃愛琴
從貿易戰、科技戰,再到金融戰,中美兩大強國關係日益緊張,外界形容為「新冷戰」。
不過,冷戰史權威專家、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文安立在本刊訪中卻反覆強調:「中美之間不是冷戰。」胡亂套用這個歷史名詞,極度危險,皆因容易造成誤判,擦槍走火。
原籍挪威,先後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哈佛大學和北京大學當過教授,文安立斬釘截鐵表示,中國不是一個「成功版的蘇聯」,今天的中共與當年的蘇共,亦完全是兩碼子事。
首先,在意識形態上,蘇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主義國家,野心勃勃輸出革命,與資本主義陣營誓不兩立。「美蘇之間是零和遊戲,要鬥個你死我亡。」
他說,反觀現今的中國,「共產只是一個黨的名字,而非一種理想追求」。實際上,中國經濟向着市場走,而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恐怕亦已與美國中產無異。
他認為即使是習近平,也不想再過那種「大鑊飯」的窮日子。「比起戈爾巴喬夫之於列寧,習近平離毛澤東更加遠。」中共的確視美國為競爭對手,卻未至於想毀滅它。
其次,當年蘇聯主動放棄加入世界經濟體系,與美國沒有生意往來。如今中美卻是利益共同體(Chimerica),中國三分之一的GDP靠出口所得,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
美國不能阻中國強大
新冠肺炎後,美國加劇「去中國化」的趨勢,但文安立卻認為,中美經濟不可能完全「脫鈎」,除非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一、國際金融體系完全崩塌;二、中美兵戎相見。「兩種可能性都極低。」他說。
短期內,貿易壁壘會令中國增長放慢,長遠反令其更自立、自強。「中國真正的挑戰來自內部,共產黨的合法性來自經濟增長。」
他斷言,以中國今日之經濟實力,以及中美高度結合的經貿關係,「不管美國用什麼傳統遏制策略,都不能夠阻止中國強大!」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