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市道低迷,發展商有不少怨言,大市場非發展商所能管控,焦點就轉向政府審批發展程序,認為過於繁複,大大增加發展成本。在發展商角度,時間是十分重要的成本,首先是利息支出,整體行政及顧問費用亦會增加。此外,發展時間延長亦增加市場風險,有機會由旺市拖到弱市,令賣樓收益打折扣或賣不出去。
以筆者近二、三十年經驗,通過城規會或政府部門,時間是比以往長,過去兩年可獲批的申請,現時過程「閒閒地」要3、5、7年。所以測量顧問費用也要相應提高以應對延長的服務時間。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為延長的審批付出公務員人力支出。
在發展商方面,有意見提出懷念以前工務司署(又稱工務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的日子,筆者1976年初任產業測量師時,是隸屬於地政測量處(Crown Lands & Survey Office),是工務司署下的一個部門。
當年工務司署號令全港工務,所有路政、地政、馬路、渠務、水務等,全歸工務司署管,由工務司統籌「話事」。筆者在1978年獲派往英國受訓之前,有大半年時間出任工務司署會議(PWD Conference)的技術秘書(Technical Secretary),是負責為工務司署會議撰寫會議記錄及議決。當年是Mr McDonald任工務司,署方地址位於中環美利大廈(現已出售為美利酒店)。每次開會時工務司任主席,出席會議是每個執行部門的首長,水務是政府首席水務工程師(Principal Government Water Engineer)黃國禮;馬路是政府首席馬路工程師(Principal Government Highways Engineer)Mr Beaton;地政是政府首席地政監督(Principal Government Land Agent)Mr Stanton;建築是政府首席建築師(Principal Government Architect)Mr Lei;屋宇是政府首席屋宇測量師(Principal Government Building Surveyor)Mr Simpson。當年開會的幾乎全是英國人,除了筆者外,只有政府首席水務工程師黃國禮是本地人。
商討個案時效率非常高,大家討論了一會便有決定,基本上不會拖延審批,這就是當時的情況。現時一些個別部門的基層專業官員,可能礙於權力或經驗,不容易作出決定,是造成冗長審批程序的一個原因。
1981年政府成立地政工務科,工務司署分拆為多個執行部門,包括工程拓展署、建築拓展署、新界拓展署、水務署、機電工程署、地政署、路政署及市區拓展署。 此後上述各個執行部門就因應法定權力獨立執行自身負責的工務,所以現時每項工程申請人是要向上述各個署敲門,才能獲取所需的批准。
蘇振顯
蘇振顯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