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2月28日 專家評論

標準金額補地價非完美

早前報章報道在北部都會區古洞北/粉嶺北原址換地12月底屆滿,目前有7宗申請進入商討補地價階段。有6宗沿用補地價方式進行補地價,即是不採用地政總署所定出標準金額方式補地價,理由是標準金額補地價是偏高。

地政總署在2021年3月引進標準補地價先導計劃,這計劃發展商並不一定採用,上述古洞北/粉嶺北換地情況,就反映發展商的取向,這個標準補地價已議論多年,原因是傳統補地價方式,要經過地政總署評估,地產商不接受政府補價可以上訴,或有可能要多次上訴,才能達成協議,時間以年計,拖慢了發展步伐,所以地政總署就參考了新加坡標準金額補地價方式,在香港推行,希望可加快完成補地價,這政策推行的原意是好的,就算發展商都不會反對這個方式,為補地價程序的一個選項。

這個標準金額補地價當然有它的好處,所以曾聽到一位地政總署前首長極力贊同,但筆者的看法是並非十全十美,原因是發展商對地價是極為關注及小心,每一個修改地契個案就算通過了規劃及地契程序,但在補地價臨門一腳不能與政府在地價上達成協議,之前幾年的工夫都是白廢。如果發展商接受標準金額補地價方式,是可令到發展商事先了解補地價的數目,不用費時與政府商討補地價。

不過,這程序有一個弱點是發展商未必接受,就是若要接受標準金額補地價,就要在與政府達成換地或改契發展條件時,就要通知政府採取這個選項。到正式簽地契合約時有差不多3個月時間,如果市場是非常穩定就無大問題,但像現時地產市場波動及向下時,而標準地價未能更新貼近市場地價,發展商就有機會高出市埸價格補地價,可能多付千萬元地價,所以上文提到的發展商決定沿用傳統補地價方式,是有理由的。因為地產商與政府商討補地價時一定要貼近市價,同時是否接受政府定出補價的主動權在發展商手上,如果商討時市道太差,市場情況低迷,發展商可以退出商討,等待市埸好轉時才再繼續換地或改契。

這位地政總署前首長推崇標準金額補地價,另外一個原因是該位前首長並不了解補地價的過程,覺得商討補地價可能是私人執業測量師與政府測量師「圍威喂」的不理想安排。 但以筆者幾十年在政府及私人執業的經驗,商討補地價的過程,雙方都非常專業,政府測量師是睇住政府庫房條數,而私人執業測量師是代表發展商爭取合理補地價,例如某些影響估價的因素是政府測量師未必全面了解,或者是低估了,政府測量師可能覺得項目發展所需時間3年已足夠,但發展商的專業顧問因斜坡或地質問題認為需要起碼4年才能完成,這個情況非常影響政府評估出來的地價,所以發展商的測量師就要向政府測量師解釋這情況,要求將地價合理地降下來,在整個商討過程中,雙方測量師都是非常嚴謹,評估出來的地價都是有數據支持。

蘇振顯
蘇振顯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