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今早公布最新一季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數據。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最大的驚喜是過去一年的私樓落成量竟然達標。對比年頭差估署估計的20850伙,去年竟然有20900伙私樓落成,算是僅僅達標。
他指出,過去10年,私樓落成量只有4年是達到年頭差估署的估計,其餘6年都是「肥佬」。翻查紀錄發現,去年私樓落成量大增主要是由於屋宇署在去年11和12月,少有地連批多個項目的「入伙紙」,包括恆大.珺瓏灣(兩期共1982伙)和Wetland Seasons Park(三期共1727伙)兩個大型項目。不過,由於這兩個項目本來的預計關鍵日期都是在2021年,現時提前在2020年尾落成,可說是預先「透支」了2021年的落成量。
雖然落成量有驚喜,但葉文祺坦言,其他私樓發展的指標數據大幅「走樣」,未來供應緊張的情況仍然令人憂慮。各項領先指標,分別為賣地、動工及預售申請,都處於近年低位;其中,去年的動工量僅為11800伙,不但按年計下跌36%,對比2016年達25500伙高位更加可以說是「腰斬」。葉文祺預計如無意外,落成量合格的情況只能算是曇花一現,未來私樓供應不斷下滑的趨勢仍然未有轉向,因此希望局方繼續推進各項大型基建及造地計劃,同時亦希望新成立的「項目促進辦事處」能夠發揮所能並有實際的成績出現,加快私樓發展的審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