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中的內地爛尾樓及斷供潮消息逐漸被市場消化,內銀普遍股價已見靠穩,觀乎工商銀行(01398) 於8月1日收報4.15元,較7月15日收報4.01元僅高3.49%,後者為2020年10月7日以來最低收市位,反映股價現處超過一年半低水平。再者,自2016年6月以來,低位為3.96元 (僅見於2020年9月),現於4.15元相距還不到4.80%,可見實則現處逾六年低水平,吸引筆者關注。集團成立於1984年,是一家中國综合性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主要經營範圍包括公司和個人金融業務、資金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並提供資產管理、信託、金融租賃、保險及其他金融服務。
無懼疫情溢利穩增長
於今年4月29日收市後發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股東應佔溢利約906.33億元 (人民幣‧同下),較2021年同期溢利約857.30億元,增長5.72%,而最近五年 (2018至2022年) 首季溢利表現最佳;實際溢利金額亦是期內最高,反映自2019年底開始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集團漸見走出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截至今年3月底資產淨值約33,367.86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行股數約3,564.06億股 (A + H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1.5465港元,相對今年8月1日收報4.15元,市賬率為0.36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
市賬率計每股合理值
此外,參考截至2017至2021年底,以及2022年3月底之每期最低市賬率為0.36至0.69倍,平均值為0.51倍,高於現時的0.36倍,反映現價的確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1.5465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5.89元,較4.15元之潛在跌幅為41.93%。而截至今年3月底倒數的12個月的股東應佔溢利約3,436.34億元,相對截至今年3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3,625.32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1.1690港元,對比4.15元之市盈率為3.55倍,參考上述六個時段之每期最低市盈率為3.51至5.46倍,平均值為4.40倍,高於現時的3.55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
股息率逾八厘半吸引
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為1.1690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5.13元,較4.15元之潛在升幅為23.61%。另可留意集團於2011至2021年每股股息介乎0.2030至0.2933元人民幣,平均值為0.2491元,2021年為0.2933元,期內最高。至於上述截至今年3月底倒數的12個月的每股盈利折合為1.1690港元,參考2017至2021年股息支付率介乎30.48%至30.93%,平均值為30.68%,計出預期每股股息折合為0.3587港元,相對現價4.15元,股息率為8.64%。參考上述六個時段之每期最高股息率為5.59%至8.80%,平均值為7.17%,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5.00元,較4.15元之潛在升幅為20.48%。
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5.00至5.89元,平均值為5.34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28.00%,連同股息率接近8.65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37.00%。於8月1日收報4.15元,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3.35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3.75元或以下買入。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5.20至5.5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另須留意鑑於近期恆指表現波動,遇上股價下挫時,投資者應嚴守止蝕為佳。
聶振邦 (聶Sir)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