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Omicron疫情進一步影響香港經濟,延遲了香港與內地通關,阻礙本地旅遊、零售及飲食業復甦。早前評級機構惠譽指出,港府收緊外國人士入境和社交距離的限制,將對本地經濟構成下行的風險,甚至影響香港作為外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地位。針無兩頭利,若要在市民健康及經濟發展中作取捨,相信香港會跟隨內地的防疫方針,把市民性命放在首位,嚴控把關,先穩民心,再拆解經濟難題。
多國實施與病毒共存政策,美國上周平均每日新增逾80萬宗確診,本月初英國的單日確診人數更曾攀升至近22萬宗,英國更有意將進一步放寬染病隔離,以及撤銷這兩年來對疫情的立法,包括出席大型活動再毋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或陰性檢測報告,甚至將取消在家工作的指引,勢令當地確診人數再大幅躍升。
反觀內地,中央由始至終實施「清零」措施,做到嚴防嚴控,有效阻止大規模傳播。香港亦跟隨內地的清零方針,並在Omicron來襲後,進一步收緊各防疫限制。香港屬對外型經濟,長期對外國封關確會阻礙本地經濟發展,但作為內地的重要城市、對外的「橋頭堡」,當務之急是與內地通關,讓北水重臨,讓闊別已久的至親重逢,這才是對本地企業及市民的最大願望。
疫情總有受控及完結的一天,筆者對今年落實「小通關」仍感樂觀,若今年順利通關,本地零售及飲食業必然率先受惠,並會帶旺商舖投資氣氛,繼而是由中資主導的寫字樓投資市場。雖然通關初期只恢復有限度商務往來,但相信會令中資買家恢復對本港寫字樓的入市信心。在「北水」流入本港工商舖市場後,預計今年工商舖成交量將可達至8000宗水平,按年增加15%至20%。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當中不少是農民及勞動階層,難免缺乏防疫知識及資源,若然疫情廣泛傳播,後果難以想像,只有這種嚴防嚴控,才可以保障人民的健康與生命,才可安撫民心,讓國家穩定發展。難道以人命換取經濟增長,導致至親分離,民怨升溫,才是良方嗎?只望醫治新冠的口服藥能盡早面世,讓世界重回正軌。
盧展豪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