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嚴防控疫及港人開始接種疫苗下,新冠疫情亦已大為緩和,工商舖市場自3月起已明顯反彈,在中港未來恢復通關的憧憬下,加上消費券快將發放,零售及餐飲商戶積極開店,帶動近期商舖成交活躍,當中更不乏一些持舖自用數十年的老店沽出舖位,成為市場中的焦點。
其實,近年來老店結業的消息時有所聞,有些老店在香港經營數十年甚至逾半個世紀,當中有些也曾有過輝煌的歲月,甚至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然而,隨着時間流逝,有些老店敵不過時代巨輪而被淘汰,有些則因為未能與時俱進、抱殘守缺,致使經營困難,逼於無奈結業,而更多的是子孫們都不願接掌生意,老店主又年邁力衰,結果只好結束生意並把店舖賣掉。
事實上,不少老店主都是所謂的「老發彩」,很多年前已經因為成功經營生意而獲利發大財,加上財富滾存效應,他們早已衣食無憂,而他們的子女及孫兒,亦大多因經濟能力許可而出國留學唸書,後來成為專業人士,他們許多都不願回來接管家中老店的生意,在無人繼承之下,老店亦只能黯然賣舖結業。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沽出老店的店主,因為持貨日久,大多獲利甚豐,如早前銅鑼灣老牌食店以8000萬元沽出,店主持舖40多年,舖位升值逾50倍,可見經營者購置舖位自用,絕對勝過每月交租,店主擁有屬於自己的舖位後,就能集中精神發展本業生意,不用擔心業主隨時加租,又或者約滿被逼遷,有利成本控制及長遠籌劃,即使將來結束生意,亦可把物業出售,獲取物業升值的回報。
盧展豪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