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與建築設計,由古至今,似乎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環環緊扣,由古希臘的運動場設計開始,已有大量文獻紀錄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競技的關係,觀眾與競技場的關係,或者競技場設計與天氣的關係、視線角度問題及文化政治的關係⋯⋯最肯定的是競技場運動場必定與政治政府施政掛鈎,絕對是一種對付人民及歷史的工具。
至於當代運動場館建築,則較多着重於人群管制、視線角度、科技直播、全天候伸縮天幕、餐飲配套、防火及疏散人群等,許多都是配合尖端科技發展,或是滿足大型建築的消防條例等硬件設計,甚少與設計的軟件如創新概念,哲學理論有關。許多建築設計都是受很大的制肘,總是離不開受中央運動場的規矩如足球場、棒球場、籃球場的長方體;又或是以受制於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六角形的觀眾席等。
談到競技場設計,當代競技場設計不得不提到日本新國立競技場,為2020年東京奧運而設計,提供多元化場地供給33種競技,316項目,運動員人數超過1萬人等,現代奧運是非常繁複及規模極大的組織結構,因此令建築設計亦不能簡單化。
該項目原本於2012年12月,透過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由英國建築師Zaha Hadid提交的方案勝出,競賽中包括46支重量級的建築大師,更包括多位奪得Pritzker Prize的日本建築師。
Zaha Hadid運用她一貫的風格,以非常流線式的外型,將新國立競技場設計得形同一頂運動單車帽,呈現着輪廓分明的肌理質感,大量的孤形線條令整體建築猶如一艘外太空飛船,從外太空降落於歷史悠久的東京都。日本體育振興中心(JSC)因而認為該設計有着未來的特質及新地標的個性,必定為日本未來帶來希望。
有名氣的人經常被「名氣」招惹是非,無奈日本建築界多位知名人士聯名抗議採用該設計,甚至認為該設計之超資將為日本帶來不能回頭的死路,有的更辱罵該設計喻意為一隻大烏龜,將日本拖進大海沉沒。
當然,無底深淵的建造價是創意設計的大敵人,更是劊子手,可直接將設計摧毁。Zaha Hadid整個設計,重中之重就是兩條巨大的拱樑,由網架結構,令整個場館設計造型變成輕巧孤型線條得以實現,但卻又是最致命的元素。令人慨嘆就是數千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中國秦朝的萬里長城,以及古羅馬的競技場卻沒有因以上原因被終止興建,反而流芳百世,古代的決策者的勇氣及視野又從何而來呢?
其實,Zaha Hadid的設計及其突破又有誰共鳴?該設計的突破就是設計了許多公共空間及人流走道讓世界各地觀眾及遊人可以在奧運期間在國立競技場外圍欣賞到東京的古蹟及歷史,同時餐飲區的位置亦是刻意放在外圍,令觀看奧運賽事是一種閒情及都市化的表現。
體育建築仍有許多未發掘的元素,那些元素極容易被世人認為是多餘的,沒有經濟效益的!猶如以上個案,又有多少世人參透奧運過後,該運動場館仍可以有延續性、持續性發展呢?
筆者在過去3年有幸承接了多個與運動及體育有直接關係的建築設計,當中的經歷與創新的痛苦又有誰共鳴?
何周禮
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及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