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8日

填海造地解決社會問題

土地供應一直是困擾香港的「老大難」問題,年青人置業無望、公屋輪候時間屢創新高、醫院床位趕不上病人需求、長者亦因安老院不足而老無所依……凡此種種,底因都離不開土地供應不足,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計劃,料可造地1700公頃;然而,在近年的繃緊的政治氛圍下,填海造地能付諸實現恐怕是遙遙無期。

有聲音批評填海花費鉅大,猶如倒錢落海,去年政府已表示「明日大嶼」造價約6240億元,而隨後料能帶來約7000億至1.1萬億元的賣地收益,而從過去的經驗,政府填海造地亦幾乎是穩賺不賠,即使未來數年或需面對財赤,政府亦可透過發債或與私人發展商合作,從而減輕財政負擔壓力。

填海向來是極富爭議的社會議題,不少反對聲音都是來自環保團體;然而,當目睹基層市民居住於環境極惡劣的劏房、天台屋、工廈、甚至是荒廢豬棚時,筆者認為,港人的生活尊嚴和質素,絕對較環保來得重要,且看我們鄰近的新加坡,新加坡的面積比香港還要小,但當地人都能居有其所,該國約有四分一的土地都是由填海得來,因為規劃得宜,綠化覆蓋率近五成,故獲得「花園城市」的美譽,足見只要妥善規劃,填海造地發展和環保其實並行不悖。

有指「明日大嶼」花耗近20年時間,遠水不能救近火,惟土儲從來不會嫌多,今日不造地,明日哪來新增土地供應?況且香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各項社會設施嚴重不足,旅遊景點及設施亦要大量增建以吸引旅客光臨,這種種遠火都要靠遠水來撲救,所以填海造地,實在是急不容緩。

黃漢成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