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8.3%,按月續漲0.1%,雙雙超出預期;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升幅更由7月的5.9%加快至6.3%,同樣較估算為高,隨即令「通脹見頂論」失去叫座力。據FedWatch工具顯示,聯儲局9月會議加息0.5厘的可能性瞬間歸零,加1厘的機率飆至34%。以官員近日的「鷹姿」,局方下周勢毫不手軟作出今年第三度加息0.75厘(或以上)的決定。
華爾街三大指數周二(13日)應聲急瀉3.94%至5.16%,跌市昨天蔓延到亞太區,各主要股市全線下滑,日經225指數插2.78%最傷,恒指也挫2.48%。
聯儲局大有機會提速加息,美元勁彈卻未能突破月初頂部,美滙指數攀抵110水平便止步,然而,強美元依然是亞洲新興市場的心頭大患。
附【圖】所見,美滙指數本輪升浪始於2021年下半年,迄今曾漲近兩成;同期MSCI亞洲指數(日本除外)及彭博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ADXY)持續回落,最多挫約30%和9%。強美元代表新興市場走資風險增加,威脅金融系統穩定性,儘管近年亞洲國家積極防範以抵禦「美元風險」,惟未竟全功。鷹派緊縮暫未見盡頭,美元易升難貶,何時才能卸下此座壓頂大山,實屬未知之數。
另一方面,亞洲市場還要面對疫後復甦緩慢的難題。新冠疫情兩年半前大規模爆發,至今仍未徹底受控,惟各國已逐步解除防疫措施,受創多時的環球供應鏈尚在恢復當中。以S&P Global採購經理指數(PMI)來衡量表現,亞洲區PMI徘徊於50的盛衰分界,稍為落後於全球PMI,一旦發達國家經濟走下坡,新興市場出口受限而內需未振,要重拾疫前增長恐怕遙遙無期。
經濟前景未露曙光,亞洲股滙雙殺猶在。作為亞洲一員的香港,聯繫滙率制度下港元堅挺,股市卻承受不輕代價,部分壓力來自人民幣貶值。恒指與離岸人民幣滙價(CNH)按年變幅走勢相若,CNH近日轉弱,昨早段曾觸及每美元兌6.985元人民幣,雖沒跌穿上周的6.997,惟「七算難保」似成市場共識,意味恒指仍有下行空間,問題是會否失守3月低位。
港股昨隨美市低開,恒指挫至18797點後微彈,埋單跌479點,收報18847點,屬本月新低,確認再次踏入「尋熊底」之旅,且距離3月15日的18235點又近了半步。由於EJFQ系統內弱勢股指數續企於50%水平之上,顯示沽壓主導,各線市寬也反映內部質素欠佳,恒指創今年低位的機會不細。以目前外圍氣氛,恒指想擺脫困局,似乎只能依賴內地刺激政策加碼,而10月國慶長假期在即,之後便召開中共二十大會議,重要措施或要到10月下旬才出台,港股最少要捱多一個月方有轉機。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