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概股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國勢力,美國制裁甚麼的力量有限,中國企業主要都是做14億人口的生意,全世界最大中產人口國,只有蕃邦想來中土做生意,天朝哪有怕洋人制裁之理。有所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中概股在2021年當殃八成都是中央政府調控惹的禍。
先後被「調」的行業由教育、金融、科網、醫藥、娛樂到房地產,這些原本都是股市大戶,一年過去市值已被腰斬。在中美上演矛盾大對決的戲碼中,中國重中之重是要避免重演08年美國自己過度催谷爆破時殃及自身而施展的「忍字訣」,所以金融調控步伐與美國南轅北轍,但這只講了故事外傳。故事的內傳,是集體主義精神下,主動壓抑「無制約增長」的行業、企業,甚至是市政府。
甚麼叫「無制約增長」呢?盲目追求高速增長、以高槓桿實現的增長、以自身增長為主要目標而忽略社會整體利益、不符合國家戰略的增長、企業盈利大於社會紅利的增長、無實質價值的增長等等,這些在中共政府眼中,都很可能是天朝眼中的「無制約增長」。此所以被打壓的板塊都有些共通點,例如,過度容易獲得高額利潤、高槓桿式增長、容易助長貧富差距等特徵。
有些評論說道,內房及中國經濟今年的存亡正在與救市寬鬆速度競賽。表面上的確如此,但亦反映其實投資者心中不是認為中國經濟唔掂,而係唔明點解中央政府救市救得咁慢。拒絕大水漫灌是中央主調,要避免中了外國勢力的圈套,大家不妨睇下近月新興市場如巴西等一聽到美國即將加息,即刻如臨大敵,就明白了。更重要是,似乎中央政府看準了時點,刻意放慢救市,令活該的該,該活的活,把已經拖延了二十年的中國房地產泡沫一次過浮面,正如畢非德所講,水退時才知道誰沒穿泳衣,今次就能夠一次過知道哂地產商及地方政府咁多年來有多少做過火,有多少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性。
旋風掃落葉式調控一年,可以調的都已經被調了。撥亂已成,下一步便要反正了。如何反正呢?就是要實現中共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穩定的永續增長。
相信今年中共政府會試圖穩定市場。近日有傳市政府公務員要停薪減薪,這種有損維定性及有損「共富」國策的事不容蔓延。所以,在市場逐步穩定的過程中,實現中共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就會以提高生產效益、民生效益為目標。(經濟學,要不追求規模/增長,要不追求效益,要不兩樣取平衡,沒有第四樣了)
生產效益方面,得益者很可能會是製造業、硬科技、新基建等行業,相關特徵包括高新科技、環保節能、增效等,例如近日升勢頗急的信利國際(00732)及威勝(03393)。至於民生效益方面,得益者可能會是符合中國中產階產的大眾必需品,特徵是價格大眾化的日常及電子商品,例如小米(01810)。
綜觀各大券商及基金的投資展望,較多共識是對美股高估值感到不安,會否重投中資市場可能還有待信心恢復。從經濟增長、人口、估值等因素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長期回報較美國高」,但投資講的是風險回報,問題是洋人暫時還未摸清要如何衡量「中國式風險」。但水向低處流,聰明錢最終都會流向預期回報較高、較穩定的市場。從中央的種種操作,佛系男相信中共政府是正在摸著石頭打造一個「預期回報穩定的市場」,希望吸引「尋求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者」,避免資本市場大起大落,符合維穩傾向。中港投資者亦應該趁這新一年好好將自己的投資心態撥亂反正,畢非德名言之一『Nobody wants to get rich slow』,佛系信徒應遵循自己心安的投資策略、堅守看似不合時宜的投資教條,並應該學懂對表面看來好到難以置信的投資標的或必勝程式提出質疑。
梁樹德
筆者先後修畢哲學、心理學、經濟學、企業管治和工商管理等碩士課程,在證券分析、企業戰略計劃、投資者關係工作及財富管理等方面有豐富經驗。在亂世末法的此岸,奉經論典籍為圭臬,心若浮沉,淺笑安然。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
(編按:《佛系股評》將會逢周二市前上載於信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