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個較少人關注的新聞,就是美國罕見地發生長時間的網路中斷和電訊服務中斷的問題。外界分析認為,問題與伺服器遭到的分散式阻斷服務( 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簡稱 DDoS)的攻擊有關。
簡單來說,DDoS就是透過大量網路流量,嘗試惡意阻斷甚至癱瘓目標伺服器、服務或網路的正常運作。再打個比喻,DDoS的攻擊就像公路上製造大量交通堵塞,藉此防止正常交通車輛抵達所需的目的地。而 DDoS 攻擊,一般會利用大量遭受入侵的電腦系統作為攻擊流量的來源,並針對性向目標伺服器發動攻擊。
據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引述Downdetector的數據,當日受不同程度網路中斷影響的服務非常廣泛,包括:電訊服務商(T-Mobile、Metro、Verizon、AT&T、Sprint、Consumer Cellular、US Cellular);網路服務供應商(Spectrum、Comcast、CenturyLink、Cox);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網上遊戲(Fortnite、Roblox、Call of Duty、Steam、Xbox Live、PlayStation Network);串流視頻(Netflix、Hulu、HBO Now、Twitch);網上銀行(Chase Bank、Bank of America);外送服務(Doordash)和其他網上平台,如Google及Zoom等。
著名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根據全球DDos分析網站「Digital Attack Map」(www.digitalattackmap.com)製成的網路攻擊地圖顯示,當日有大量的攻擊從世界多個地區湧入美國。但受影響最嚴重的T-Mobile在11個小時搶修後,其CEO在卻澄清為系統錯誤,並非網路攻擊。到底是有人精心發動大規模的網路攻擊﹖還是如電訊服務商所指僅是系統錯誤﹖外人肯定是難以掌握全面的資訊。但坊間也有陰謀論猜測認為是前者,更估計攻擊的潛在源頭有可能來自中國,目的是想借南北韓局勢緊繃,對美國發動網路攻擊。
然而,中美摩擦早已升級至「科技冷戰」。特別在5G網絡的基礎建設上,美國早於去年5月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若真是由中方發動如此大規模的網路攻擊,無疑會為美國拉攏及其盟友全力封殺華為,帶來更大的藉口。
無疑,網路保安除了早已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以外,也肯定會成為一個長期的市場焦點。比如在疫情之下,不少企業實行遠端工作,如何確保公司網絡不被黑客有機可乘;以至於5G應用、物聯網(IoT),愈來愈多電腦運算放上Cloud,網路安全應用勢將變成必不可少的防禦工具。未來幾年應有一些網絡安全企業會成功跑出,CrowdStrike(CRWD)及Cloudflare(NET)都是可以一搏的對象。
(筆者及相關人士持有CrowdStrike、Cloudflare的財務權益)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本欄每周逢一、三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