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二(10日)續向上,三大指數均漲逾1%。儘管如此,屬長期「大淡友」的對沖基金經理赫斯曼(John Hussman)最近發表評論文章再度提出警告,認為股市近期出現如此劇烈震盪,進一步加深他對後市悲觀的看法。赫斯曼估計,標指將至少回落60%以上;而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股市的回報將會是零,甚至是負數。
本欄上月底〈美股震幅超去年 重拾升軌無咁易〉一文曾指出,股市波幅擴大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進入第二季度不久,波動情況依然頻密。截至上個交易日止,標普500指數已合共出現28次逾1%的變幅(15次升、13次跌),而對上一次如此波動的市況是2016年。回看去年,只有8個交易日出現逾1%的收市變幅;然而,今年僅第一季度已出現23次,接近去年全年的3倍。另外兩個主要指數的情況亦近似,道指及納指今年以來分別有29個和30個交易日出現逾1%變幅,是2009年以來最多。
更甚的是,標指去年未曾出現逾2%的變幅,今年卻已出現了8次,當中只有一次是上升,其餘皆是下挫,2月5日的跌幅更超過4%。而向來相對波動的納指,在去年只有3次2%以上的變幅(一升兩跌),但今年迄今已出現了10次(3升7跌,其中兩次下跌幅度逾3%)。
此外,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 VIX)今年也幾乎翻了一番;近期徘徊於20%這個長期平均水平附近,呈橫行待變格局。VIX理論上是反映期權交易商預期標指未來30天的波幅,同時也有「恐慌指數」之稱,今年初以來合共出現6次飆升逾20%,其中2月初更曾暴漲逾倍。在風聲鶴唳的市況下,難免令投資者異常不安。
赫斯曼認為,以潛在的貿易戰甚至美國聯儲局對利率前景取態轉變等新聞用作衡量市場風險,在某程度上是無關重要。
他指出,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QE)是抬高股市估值到不可持續水平的最大力量;惟隨着接近零成本的廉價資金逐漸消失,一旦下跌漩渦形成,將會令更多投資者尾隨。赫斯曼認為,投資看股票估值,投機看市場心理,目前上述兩個因素都不利後市發展。
無疑,美股經歷2月至3月多次急挫,多少也會令投資者感到恐慌,但實際上仍有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堅持繼續持有股票。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上日在美國參議院作證,力求避免國會立法監管公司營運,股價隨之反彈;普遍科技股走勢似乎有穩定下來的跡象。再者,根據FactSet數據顯示,美股第一季度企業盈利增長應該高於17%,為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最高;而去年底預測僅為增長11%。這意味着儘管過去3個月的宏觀環境存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企業盈利前景看起來仍然不俗。
港股方面,恒生指數收報30897點,升168點(0.55%),主板成交金額1329.77億元。從技術走勢來看【圖】,恒指重返由2017年向上伸延的上升通道底線之上;如能企穩,料有機會進一步回穩甚至造好。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