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藩市聯儲銀行經濟研究團隊認為,新冠疫情牽動的全球供應鏈樽頸效應已經逐漸消散,但後續反應仍對美國通脹構成正面作用。
根據經濟師Zheng Liu及Thuy Lan Nguyen的研究文件,供應鏈樽頸在2021年4月牽動通脹的力度持續增強,最高峰時期為去年年中,以被聯儲局視為通脹指標的個人消費開支(PCE)物價指數變動幅度7%計算,供應鏈樽頸貢獻了2.5個百分點;其後,供應鏈樽頸對通脹的影響逐漸減退,以3月時的4.2%通脹率計,供應鏈樽頸貢獻1.4個百分點。
兩人認為,供應鏈樽頸仍對通脹構成正面影響,但屬於滯後效應,可能在明年初完全消失。兩人因此相信,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未必須作出更多改變,因為美國通脹可能漸次回落。
不過,三藩市聯儲另一名經濟師Adam Shapiro在周二發表的另一份分析報告中認為,通脹情況未必如上述般發展,因為供應鏈樽頸牽動的通脹,可能被需求牽動的通脹所取代,令到整體通脹回落情況未如預期。
此外,聯儲局前主席貝南奇(Ben Bernanke)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師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周二發表聯名研究文章,認為工資將取代供應鏈樽頸,成為通脹主要上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