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今年亞洲經濟增長預測,因中國經濟復甦提振增長;但同時警告稱,通脹持續和西方銀行業困境,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風險。
IMF表示,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對該地區至關重要,其對亞洲經濟的溢出效應將集中體現在消費和服務業需求、而非投資方面。
IMF在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亞太地區將成為2023年最具活力的世界主要地區,主要受到中國和印度樂觀前景的推動。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內需預計仍將是2023年亞洲經濟最大的增長動力。
IMF稱,繼2022年增長3.8%之後,今年亞洲經濟預計將增長4.6%,較其在去年10月的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而亞洲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約為70%。
報告稱,中國和印度今年料將分別增長5.2%和5.9%,是主要的推動力,不過亞洲其他地區的增長預計也將在今年觸底反彈。
但IMF將明年亞洲經濟增長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至4.4%,並警告前景面臨風險,例如通脹粘性高於預期、全球需求放緩以及歐美銀行業壓力的衝擊。儘管到目前為止,歐美金融行業壓力對亞洲地區的溢出效應相對較小,但亞洲仍易受到金融環境收緊和資產突然無序重新定價的影響。
該機構補充說,雖然亞洲擁有強大的資本和流動性緩衝來抵禦市場衝擊,但該地區負債較高的企業和家庭明顯更容易受到借貸成本急劇上升的影響。
IMF還敦促除日本和中國外的亞洲各國央行,保持緊縮貨幣政策以降低通脹;由於內需強勁等因素,通脹可能居高不下。未能將通脹率降至目標以下的代價,可能超過維持寬鬆貨幣環境帶來的任何好處。短期內收緊政策力道不足將需要日後不成比例地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以避免高通脹變得根深蒂固,從而更有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的經濟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