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晚上與歐盟多位領導人舉行視像會議後,宣布歷時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並強調這項協定將有力拉動全球在疫後經濟復甦,促進貿易自由化及便利化。今次無疑是標誌性發展,中國憑着本身的龐大市場,以及早就從肺疫衝擊中重生,有力乘勢突破圍堵;對歐洲而言,既可獲得期待已久的經濟利益,在中國答應加入有關保障勞工權益條款後,亦總算在政治上有交代;至於一直試圖干擾這場談判的美國,由於正陷入政府換屆的真空轉折期,顯然錯失了先機,未來對華政策多了掣肘。不過,中國能否挑撥美歐關係,進而實現聯歐抗美,似乎言之尚早。
事實上,歐盟對中國的態度向來有別於美國,一直主張在經濟貿易上可以合作,對一些普世價值則堅持不退讓,才會促成這場中美歐三國演義。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長達7年,一直無甚突破,依歐盟說法,皆因北京在市場准入等方面拒絕承諾如歐盟般開放,即使近年中美交惡,也未能令談判提速,直至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中國才突然作出重大讓步,結果有點出乎意料。背後原因,相信是拜登政府即將上台,對華政策必定有變,惟具體方向未明,中國此時與歐盟達成協定,可令美國有所顧忌,未來採取較溫和立場。美國當然明白箇中玄機,在中歐談判最後衝刺期間,候任白宮團隊試圖從中作梗,諷刺的是這反而讓歐盟獲益更多,中歐有更多共同利益,徒添拜登拉攏歐盟的難度。
據德國媒體取得的資料,北京作出了較預期更大的讓步,除了早獲廣泛報道在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實質承諾,消除新能源汽車、雲端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行業等的投資壁壘,並禁止強迫技術轉讓,讓歐洲企業進入內地龐大市場;北京還首次應允國有企業補貼透明化,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以貿易戰亦打不開的缺口。最後,在保障勞工權益方面也取得成果,於是整份協定水到渠成。
歐盟不等待拜登正式就任總統,便搶先一步與中國合作,豈不是給這位白宮新主人一記耳光?拜登當選前後,一再表示會改變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上任後將重修與盟友的關係,並會攜手有共同民主理念的國家,應對中國在各方面帶來的挑戰,展現美國的領導力,如今歐盟以實際行動表明並不以美國為馬首事瞻,是否預示着美歐的聯盟關係並非那麼堅固,在經濟利益面前更是不堪一擊?
習近平在視像會議上高調肯定中歐合作,強調中歐投資協定展現了中方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將為中歐相互投資提供更大的市場准入、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協定將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中歐兩大市場的重要貢獻。
然而,實情又未必這麼簡單,歐盟固然有本身的利益考慮,沒必要無條件地跟着美國一起放棄經濟好處,但兩大陣營把中國視為愈益重大的威脅,必須設法制衡,也是不爭事實。例如12月2日,歐盟發布《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強調美歐在地緣政治領域建立緊密夥伴關係,對於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價值觀至關重要,外界普遍認為其中一個針對目標就是中國,所以拜登聯結盟友的努力將不會空手而回。當然,北京有空間運用龐大市場來吸引外國合作應對圍堵,但未來還要看中歐投資協定如何執行,會否像以往很多投資合作一樣,即使條文寫得如何寬鬆,實際卻設有重重行政關卡;而且,近年不少事例顯示,若經濟上太過依賴中國,不一定是最安全選擇。簡言之,一份中歐投資協定,未必會徹底改變中美歐三國演義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