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9日 國際財經

研究:恢復中國供應鏈助美企降信貸風險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促使部分國家考慮將供應鏈撤出中國,但研究顯示,與中國脫鈎或無助於企業紓緩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聯同喬治華盛頓大學及芝加哥大學的學者聯合進行研究,探討供應鏈活動如何在新冠疫情的不同階段反映於信貸風險當中。

研究的作者之一、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吳靖表示,通過探討疫情的兩個階段,即當中國處於經濟停頓期及重啟經濟時,供應鏈的中斷與恢復,對美國企業的信貸風險產生重大影響。經濟停頓導致供應鏈中斷,因而令信貸風險增加;經濟重啟令供應鏈活動恢復,推動信貸風險降低。在經濟中斷期間,令信貸違約掉期(CDS)利差上升6%至7%;而經濟重啟令供應鏈活動恢復時,則令信貸風險改善16%至29%。

研究結果還指出,中國供應鏈活動恢復對改善信貸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超過疫情在中國蔓延令供應鏈中斷時的負面影響。

研究並發現,當中國供應鏈活動恢復時,與家庭需求密切相關的行業,例如電子產品和消費品,並未像其他行業般受惠。原因是美國家庭需求低迷,因此中國供應鏈活動恢復也未能降低這些行業的信貸風險。供應鏈活動的中斷和恢復更直接影響到石油和天然氣以及製造業等行業。

然而,擁有中國客戶的美國企業卻另有一番景象。中國經濟重新開放,中國家庭需求增加,對於服務中國客戶的美國企業來說,消費品行業CDS的利差大幅降低。

就企業特性而言,研究人員發現,在疫情蔓延期間,坐擁更豐厚現金和更多增長機會的投資級企業,受供應鏈中斷的影響較小。此外,高槓桿比率的企業則更易受到供應鏈中斷所影響,但活動恢復後,他們也受惠更多。

此外,供應鏈較長的企業面對更大的信貸風險,因為這些關係難以取代。上游行業受中國需求減少的影響較小,因為這些企業或較容易找到替代市場。根據這項研究,當供應鏈活動恢復時,這些公司也復元得更快。另一方面,處於供應鍊網絡樞紐位置的企業,其信貸風險受特定個別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則較小。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