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首個完成活化的灣仔茂蘿街7號,自2013年開始營運,局方隨着社會演變,審視項目的營運模式,與時俱進,在商戶組合、地方營造、社區網絡,以至休憩空間運用等層面,開創新定位、新策略、新元素。
茂蘿街建築群在2013年大致完成復修,市建局便着手制定營運模式,並進行廣泛諮詢,訂出「藝術社區」作為營運主題,邀請營辦機構營運項目。在經公開招標下,市建局向香港藝術中心批出營運及管理合約,為期5年,以「動漫基地」為主題接手管理項目,並於2013年對外開放。
隨着營運合約在2018年結束,市建局接手項目的營運和管理,希望為活化項目融入「地方營造」概念,自此以後,項目改名為茂蘿街7號,在兩年多時間與不同類型的藝術、創意文化和社區團體合作,至今已舉辦了300多場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包括展覽、工作坊、市集、表演、電影放映會等,成為區內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多元共享空間。
茂蘿街7號的長遠營運模式和策略,市建局亦持續優化。在不同持份者的共同參與下,市建局歸納出「築動文化.連繫生活」作為項目的新定位,營運的目標是讓茂蘿街7號成為一個立足灣仔,面向全港的多元化社區建築,揉合香港地道生活和灣仔地區文化特色,以創新手法展現新舊文化之間的交替互動,達致「新舊交融、人地相連」。
為了實現這個全新定位,市建局團隊參照持份者的建議後,將地區的主流意見,深化成4項新營運策略。
4項新營運策略包括「文化探索」,將灣仔區的傳統工藝和飲食文化等地區元素注入項目,並以創新手法重新展示,吸引區內外的居民和遊客前來欣賞,以加深公眾對灣仔地區文化的認識,延續傳統和歷史;「新舊互動」提供平台予傳統行業和創意產業在同一空間下交流,促進社區內不同專長、不同世代之間的新舊交融,讓社區及區內經濟持續發展。
同時,「鄰里連結」善用項目內的休憩空間,舉辦多元化社區活動,讓居民前來聚首一堂,分享生活,形成一個社區「聚腳地」,促進鄰里網絡的建立;「生活體驗」以靈活的租務策略,邀請具地區特色的商戶、創意文化團體等單位進駐,為附近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所需,亦透過舉辦主題活動,成為區內其中一個社區活動熱點。
茂蘿街7號活化後可提供1萬多方呎的商舖面積,分布在地下至3樓樓層,可因應租戶的業務需要和所需的空間,靈活提供予十多個不同大小、不同類型的商戶。其中,面向大街的營運空間,適合用作餐飲業務,方便居民光顧,市建局因而在項目營運初期,已邀請在區內經營數代的茶餐廳,在項目地舖開設食肆。
除了有老店經營,團隊亦致力邀請以新興文化概念經營的食肆進駐,促進社區的多元發展。其中,一間來自深水埗、佐敦等舊區的咖啡店,便十分支持茂蘿街7號的新定位,在今年3月正式租用其中一間地舖,擴充營業。
市建局成立20年來,分別在灣仔、旺角及中環街市落實4個保育活化項目,雖然這4個項目位處不同地區,各具與別不同的建築特色,保育和活化的難度與機遇亦不一樣,但韋志成認為,要使歷史建築達致真正的「活化」,關鍵之道同樣是勇於創新,持續配合地區的需要,以擁抱轉變的心態,優化和調整營運策略,不能墨守成規,為舊建築注入「創新的靈魂」,這樣才可使耗用珍貴的公共資源所保存下來的舊建築,能夠真正為民所用,惠澤社區,也為建築群延續其生命,繼續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