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1日 香港財經

【信報短評】7月零售跌幅收窄 功臣非政府派一萬

本港第三波疫潮近日已見放緩,單日新增本地確診個案回落至個位數,港府隨之放寬多項防疫限制,如有限度恢復晚市堂食等,對零售飲食業等重災區當屬好消息。由於第三波疫潮是由7月爆發,外界原本預期該月的零售表現會很差,較6月按年跌24.7%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周二公布的7月零售銷貨價值按年跌幅反而收窄至23.1%,適逢港府於7月開始向每名市民派一萬元,難道這筆錢發揮了刺激消費的功效?看來不是,真正幕後功臣另有其人。

零售飲食業在6月時確實對7月抱有相當期望,因為5、6月間疫情已緩和,長時間零新增確診,而港府又在7月初全民派錢,各界均憧憬遏抑多時的消費需求將會報復性反彈。可惜現實剛好相反,7月零售總銷貨價值只得264.6億元,較6月不升反跌,可見市民不但沒有豪花那一萬元,在消費時處處忍手。

肺疫確診數字在7月急增,市民為避疫減少外出,各項防疫措施大幅收緊,零售業、食肆和商會準備好的大規模促銷活動告吹,這從多個類別的銷售數據可印證。「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按年跌幅由6月的38.9%,擴大至7月的44.1%;「百貨公司」7月的生意額比6月少了近8.2億元,按年跌幅則由7%急擴至28.8%。

當然,情況亦非完全一面倒變得更壞, 7月「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耐用消費品」和「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跌幅,便分別比6月少0.4個百分點、3.5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但相信仍不足以扭轉大局。

令7月零售表現勝預期的功臣,其實是「超級市場」,按年升幅由6月的4.5%急彈至26.5%,零售銷貨價值較6月大增10.5億元,至57億元,比農曆新年還暢旺。這是因為市民把收到一萬元不去多買衫買鞋買電器,而狂買超市用品嗎?

真相恐怕是,港府禁止晚市堂食,而市民為保持社交距離,只好在家做廚神,於是到超市買食材和用品的需求大增。此外,大量打工仔留家工作,零食飲料等消耗多了,也要到超市補倉。事實上,超市的銷售表現與疫情變化確有密切關係,在第二波疫情回落的4月、5月及6月,超市零售額按年升幅便接連回落,銷貨價值亦按月減少,至7月疫情惡化才強勢反彈。

所以,7月零售表現比預期好,嚴格來說只是慘勝,在收緊社交限制下,一些行業所失,變成另一些行業所得。由於餐飲、美容、健身等屬於服務開支,並不包括在零售銷售的統計中,暫時看不到此消彼長的具體情況,惟雖不中亦不遠矣。

政府發言人周二指出,最近本地疫情緩和或有助改善消費氣氛,若真的如此,超市零售或許不再大幅跑贏,屆時各行各業可雨露均沾,肯定更加皆大歡喜。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