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表示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電台節目表示,醫學院涉及醫療、培訓資源、師生來源、以及病人等,第三所醫學院若做得不好,可能與現有兩所醫學院出現惡性競爭,需要小心處理。
盧寵茂指,「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將仔細制定標準,要求有意開設醫學院的大學提交建議書,以確保資源用得其所。他早前稱工作組預計月內召開首次會議,目標明年底前有決定,冀籌集資金和營運模式有創新方案。
新一份《施政報告》亦提及把「1+」新藥審批機制擴展至所有新藥,包括疫苗及先進療法製品。盧寵茂稱,去年11月至今,「1+」審批機制有逾80間藥廠、共200多款藥物有意申請,當中,有5款藥在短時間內通過機制審批,首款獲審批治療結腸癌的標靶藥已進入專科藥物名冊,病人可透過醫管局標準收費使用,藥價將降低約三成。
他指出,本港過往在藥物審批採取較保守安全的第二層審批,長此下去會落後,採用較積極的審批制度可加快提供藥物,提供更多選擇可望降低藥價,亦可轉化為產業經濟,配合大灣區龐大市場,可吸引內地生物醫藥企業來港,推進科技創新;認為此舉可令病人得益,重申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會根據本地臨床數據評核,再作出批准,不會因想加入更多新藥而「放水」。
盧寵茂又稱,收費是引導市場使用服務的有效因素之一,目前97%醫療成本由政府承擔,隨着人口老化,財政難以維持,認為公私營服務應該雙軌並行,希望不會因為價格差異,導致公私營服務走向兩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