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整合「網上價格一覽通」格價平台所得的數據,擷取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在超市網站顯示有容量或重量改動而維持售價的貨品,當中涵蓋62件食品、日用品及寵物食品,發現有58件減量,佔調查貨品總數超過九成,減幅介乎1.3%至30%;其中25件的容量或重量減少10%或以上。
58件減量貨品中,糖果、餅乾及零食佔最多,有24件,減幅2.3%至17.5%;其次為個人護理用品,有10件貨品,容量或重量減少2.9%至19.9%。若以貨品的建議零售價計算,近四成貨品「變相加價」的幅度超過一成,升幅最高的更達到26.2%。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除非貨品包裝特別列明容量或重量,例如5公斤裝 、10包裝等,否則消費者一般較難察覺產品容量的改變。她認為,廠商有責任在貨品包裝或銷售點,清晰列明貨品的容量或重量作出的改動,建議消費者可留意經常購買的產品包裝,如印有「新配方」或「升級」等字眼,可能意味貨品的容量或重量有變化。
消委會稱,在原材料費、物流費及工資等成本上漲的情況下,若生產商或供應商希望保持利潤,卻又不想直接加價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或會將貨品容量或重量減少並維持售價不變,此現象被稱為「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是商家的營銷策略之一。消費者一般對貨品價格上升較為敏感,但未必立刻注意到輕微的容量或重量減少,或在貨品容量或重量改變後一段時間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