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市建局在過去數年透過開展大規模的地區規劃研究,全方位審視舊區的土地規劃及更新機遇,加快建立規劃、項目及財務3項儲備。當局根據土地用途、樓齡及樓宇狀況、可發展的地積比率、受影響住戶和經營者的數目、財務可行性,地區特色以至技術評估等一籃子因素,以科學化、系統化的數據分析,制定一套客觀的比選準則,以釐定開展重建項目的優先次序。
他指市建局團隊自行開發「市區更新資訊系統」(URIS),處理及分析相關數據,協助擬定項目範疇的決策工作。他稱,相對依靠個人或地區某部分持份者的意願,又或只審視單一資訊作判斷,以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更能夠客觀兼顧項目發展可行性、居民需要,以及社區的整體利益。
他又指,土瓜灣的「五街」、「十三街」的重建難度,所涉及的技術評估和審批程序,相對更為複雜。「五街」、「十三街」的發展密度非常高,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准許的發展密度,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面積不足一成;另一方面,舊樓群附近有多幢工廈,毗鄰更有運作中的煤氣廠,要制定能兼容住宅和工業用地的規劃,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
不過,韋志成表示,團隊早於數年前,已就整合住宅和工業用地作高密度綜合發展,以及所需要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包括安全風險評估,開展相關工作,為日後「五街」及「十三街」的更新工作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