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年初七人日,香港人收到兩個大消息,一憂一喜。先說令人憂心的一則,最新失業率創近17年新高,達到7%,恐怕還未見頂。至於令人欣喜的是,市民在下周五開始可接種新冠疫苗,或能為抗疫以及經濟帶來轉機。最困難時刻會否快將過去,雖說言之尚早,但在當前整固待變的時刻,更要有兩手準備;若真的迎來曙光,便幫忙推一把讓復甦更快到臨;然而,即使看到轉機,也難迅速回到爆疫前,意味很多人仍處境艱難,要扶一把不能讓他們掉隊。
政府剛公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失業率,大升0.4個百分點至7%,較市場預期的6.9%為差,幾乎所有行業都有更多人丟失飯碗。談到失業率惡化的原因,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只講述了事實的一半,他歸咎是第四波疫情造成,卻隻字不提及「保就業」計劃在去年11月底結束也有催化作用,皆因不少企業在政府停止補貼工資後,立即手起刀落大裁員。
由於失業率屬滯後數據,而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又是第四波疫潮高峰期,期間收緊防疫禁止晚市堂食,眾多行業又再停工,新春檔期見財化水,幾可肯定失業率會再升。不過,若疫情像現時一樣續趨緩和,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放寬,市民可恢復行街、睇戲、食飯直落消費,當3月中看到更差的失業數字時,實際環境說不定已有好轉。
觀乎美歐等地在展開疫苗接種後,確診個案亦呈回落,兩者是否有關連還待專家論證,惟氣氛改善則有目共睹,相信香港在疫苗接種計劃起動後,亦會有類似變化,朝好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商界似乎也看到這苗頭,而且正在做準備。例如新世界發展集團周四宣布,下月將舉行大型招聘會請近千人,包括一些因應疫後新常態的工種,如數碼媒體推廣等,若有多些企業願意加入這行列,對推動經濟重拾升軌或多或少有作用。當然,政府的政策措施更立竿見影,近日多個界別不約而同建議,在下周三公布的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向市民發放電子消費券,具針對性派糖之餘,也為零售業注入新動力。
不過,本港的失業人數已連續10個月超過20萬人,最新數字更突破25萬大關,同時還有近15萬人就業不足,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大量工作崗位,讓他們皆可重返職場。所以,就算失業率在不久後見頂,也不會快速回落,意味長期失業依然是很多打工仔要繼續面對的難關,即使經濟略有起色亦無緣受惠。因此,政府有責任扶助他們捱過困境,有時限的失業救濟不失為可行的過渡安排。
抗疫是持久戰,復甦不會是快車道,必有起伏,憂喜交雜是常態,就看如何把握箇中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