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即將啟動迎送首批旅客,以千計粵澳港人下周起也會經「回港易」返家,為恢復通關邁出象徵性一步,本應令人振奮。可惜,新確診個案於此時突然大幅反彈,第四波疫情撲面而來,與之前一樣,專家認定今次源頭也是從外地輸入。其實,內地每日都發現很多境外輸入個案,並沒有傳入社區造成大爆發,為何香港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顯然出在政府把關不力,儼然中門大開,如果仍未能徹底堵塞漏洞,只懂在爆疫後收緊社交限制,埋怨市民抗疫鬆懈等,實在是本末倒置。
港府周五公布新增確診個案急升至26宗,在21宗本地個案中,有9宗源頭不明,而初步確診個案更飆至逾40宗,對市場熱切期待的港星「航空旅遊氣泡」相當不利,是否需要叫停言之尚早,惟風險正急升,因為按照「熔斷」機制,如果最近無關連本地個案7天移動平均數超過每日5宗,氣泡便會暫停兩周。目前不明源頭本地個案近3天分別有1宗、2宗和9宗;與7月初爆發的第三波疫情相比,本地確診個案走勢相若,會否一如當時,單日新增個案在兩周內增至逾100宗?情況堪憂。港府周五宣布小一至小三學生暫停面授課堂,又把三類高危人士納入強制檢測,力求切斷社區傳播鏈。由於新冠病毒一般潛伏期可長達14天,近日收緊抗疫措施是否見效,大概兩周後才知曉,未來一段時間難免令人忐忑不安。
新一波疫情源頭仍是海外輸入,傳染病專家袁國勇認為很可能來自尼泊爾,嚴防輸入顯然是本港抗疫的成敗關鍵,大家不禁問,為何政府一直沒有汲取教訓,直至最近才收緊限制。港府自上周五開始強制所有從中國以外地區到港人士到酒店檢疫,期間不得探訪,可見之前是何等寬鬆。
內地及台灣防疫成效有目共睹,輸入個案為數不少,卻沒有傳入社區。以台灣為例,旅客入住酒店隔離十分嚴格,必須是指定防疫酒店,期間不能離開房間半步,也不可與外界有實體接觸,真的像坐監一樣。因此,港府應更進一步,指定酒店隔離檢疫,集中管理,以防走漏。
至於一些專家建議把強制檢疫期由14天延長至21天,可斟酌但非必然,事關根據世衞組織(WHO)統計,新冠病毒潛伏期平均為5至6天,一般最長14天,只有個別才超過20天,故目前做法已算適切,當然港府需密切監察輸入個案的發病時間,若發現有變異,便應果斷延長檢疫期。
由於病毒已經入侵社區,惟有靠收緊社交措施,以及加強檢測來補鑊,務求盡快切斷傳播鏈。雖然一些特定群組並非爆疫的罪魁禍首,但風險既已積累,須為大局着想,配合強制檢測。例如的士每日接載大量乘客,容易成為播毒途徑,司機為公為私也好,接受強制檢測相信有助減低疫情擴散風險。港府亦同時頒布,有病徵人士及安老院舍職員必須接受強制檢測。這些高危群組名單除須因應形勢調整之外,亦應考慮加入確診者居住的大廈居民,針對性張開檢測羅網,令社區安心。
同樣道理,既然病毒已在社區傳播,市民於當前的緊急關頭,務須協力阻止疫情進一步爆發,暫時犧牲社交活動,減少群組聚集,例如Staycation(住宿度假)、要除下口罩的餐聚、近距離接觸如跳舞等,通通可免則免。
本港的抗疫戰打了快將一年,大家感覺抗疫疲勞屬人之常情,尤其是每每因把關不力容易讓輸入個案帶病毒進社區,難免令市民及商戶不滿。無論如何,防疫抗疫工作環環緊扣,每一部分都不能鬆懈,如政府能有效從源頭堵截病毒輸入,市民及商戶便可減少折騰。市民及商戶也要自律,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即使遇上病毒突破重重防線,亦不至於要大範圍禁聚及停學等,讓工作及生活盡量少受影響。總之,官民都要有足夠危機感,願意攜手合作打好抗疫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