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在今年1至9月接獲有關牙科服務的投訴有67宗,較去年同期多超過兩成。消委會發現牙科服務質素及療程收費參差,需要覆診跟進的多次性療程,會因牙醫更改工作時間而拖延療程進度;亦有醫院收費混亂,治療總額遠超報價預算;花費訂造的假牙,除未能改善飲食外,更引致口腔受損。
有個案指出,長者以1.1萬元向牙醫診所訂造一副假牙,但假牙懷疑不合適,令投訴人牙肉痛楚、脷底刮損,牙肉出現痱滋等,經消委會介入,診所願意收回假牙及退款。
另一個案,投訴人以8000元杜牙根,但後來被多收約5000元款項。此外有投訴人以4萬多元購買箍牙療程,但醫療集團以牙醫離職等為理由,多次延後覆診期,並要求顧客自行延長配戴舊牙套,令投訴人擔心箍牙效果。
消委會指出,業界應主動並具體向消費者講解治療程序及各項收費項目,特別當牙醫協助長者訂造假牙時,因長者未必可即時發現問題,宜多花時間及耐性與長者溝通,說明配戴假牙的適應期間可能出現的不適。
消委會亦提醒兒童或長者如須接受較複雜、須分次進行的牙科手術,最好由家人陪同,消費者亦應主動與牙醫確認治療費用所包含項目,例如應診費、X光片及藥費等,並查詢有沒有額外收費或須分開收費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