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惠譽表示,中國公司和國有企業正愈來愈多地轉向綠色債券和可持續債券市場,籌集資金貫徹中國的國家氣候戰略,但有部分債券往往達不到國際標準。
惠譽在報告中指出,儘管去年全球可持續債務發行放緩,但中國企業在去年首三季通過國內綠色債券發行籌集了1860億美元,較2021年全年增長20%。這是由持續的政策支持、低碳活動融資需求上升、穩定的國內利率和綠色項目融資成本降低推動的。
不過,惠譽認為,模棱兩可的定價結構、缺乏基於科學的轉型路徑以及缺乏可信的過渡期目標,使人們對中國國內市場的紀律性及其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能力產生疑問。
該行指出,為可持續發展債券設定期中減排目標、或與內部認可的轉型路徑和準則保持一致,還不是國內市場的普遍做法。因為這些債券大多由國內投資者持有,對他們來說,國際標準不如當地法規重要。另外,許多中國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利率結構,似乎並不是根據目標願景或實現目標所需的成本來構建的。
惠譽預計,可持續債券發行今年將繼續增長,得益於去年5月發布的轉型債券監管規則,以及人民銀行的轉型金融分類標準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