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肺疫下全球唯一已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復甦勢頭卻不平衡,整體依靠投資推動,消費仍然十分疲弱。中央為突破困局,將於本月9日至10月8日舉辦全國消費促進月,名為「百城萬企促消費」。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周五在記者會上預計,9月消費將掀起一個新高潮,似乎對活動的成效抱很大期望。其實,以全民運動方式催谷一時間的消費相信不困難,惟只怕如放煙花一樣,瞬間璀璨過後便重歸寂靜,促銷效果能否持久並不樂觀。
「百城萬企促消費」堪稱大陣仗,由商務部及央視總台牽頭,全國已有35個省區市的179個重點城市參加,安排專項財政資金,在為期一個月間,組織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重點活動2800多場,動員10萬多間企業參與,涉及實體門店和線上商戶200多萬個,提供各式優惠推動民眾消費。中央如此着緊,原因很簡單,如果消費未能回復增長,經濟復甦便難言穩固。
內地疫情自3月開始受控,縱有零星新增病例,無礙各地解封重啟經濟活動,第二季GDP擺脫收縮,回復3.2%增長,可惜投資與消費如長短腳,至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仍跌1.1%,跌幅雖較6月的1.8%收窄,但按月計大減3.9%。
萬眾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久久未能出現,背後事必有因,導致民眾不願或不肯花錢,這些掣肘,恐怕也會影響「百城萬企促消費」的成效。首先,就業形勢依然嚴峻,1至7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僅671萬,與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96萬人,民眾憂心飯碗不保,錢包自然要抓得較緊。
其次,今年洪災嚴重,全國有7047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143億元人民幣。由於災情持續,西南、西北等一些省份降雨連連,隨時出現秋季洪水,故中央已累計撥出救災資金逾25億元,未來數月估計還要加碼。災後重建家園在在需財,災民又那有太多餘錢或興致參與政府的促消費活動。而且,地方政府若有財政資源,也應該用在協助災民盡快重過正常生活,而不是拿來大搞如節慶一樣的消費月。
第三,除了政府促進消費,民間大大小小的消費節亦不計其數,按以往經驗,民眾通常會把本身的消費需求提早、推遲或轉移,以享受商家的優惠,整體消費未必顯著增加。觀乎今年6月火熱的「618」網購節,在6月1日至18日期間,三大電商阿里、京東和蘇寧的銷售額按年大增,如京東便多了33%,但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按年減少1.8%,消費者似乎只是變換了消費平台,而非大解慳囊。
不過,政府牽頭的「百城萬企促消費」由於涵蓋十一國慶黃金周這傳統旺季,加上各地政府有跑數壓力,成績應有保障,問題是能否開啟良性循環,拉動經濟和就業向好?
歸根究柢,只要民眾感到飯碗安穩、工資增加、對前景有信心,自會打開錢包花錢,與其搞全民運動、政績工程來追求一時間的輝煌,不如從最根本做起,拿出政策創造就業,提高民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