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並不是「大水漫灌」。
內地《經濟參考報》刊登劉尚希文章指出,目前所處的一個時代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各種不確定性。如果任由這種不確定性進一步放大,就會變成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等各類危機,而且這些危機之間會疊加放大,所以必須有效控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劉尚希稱,面對這種經濟、社會的各類不確定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就是要積極主動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強財政政策的預見性和預防性,而不是被動應付、見招拆招,並且抓住關鍵環節、關鍵問題,精准發力、對症下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他強調,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積極有效。一方面,積極支持「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落實,並着力做好職工分流、培訓、安置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實施減稅降費、鼓勵研發創新、支持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業、改革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等措施,為市場機制發揮自組織功能創造條件,通過市場力量來矯正結構性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