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延續春節後強勢並加速上漲,在DeepSeek熱潮帶動下,引發市場對科技股甚至整體中國資產重估熱情不斷擴散。中金報告建議恒生指數在23000至24000點附近適度獲利再以觀望,短期上漲主線仍是科技領域,相關催化劑能否不斷湧現,將視乎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企業家座談會;未來數周兩會政策的訊號,如果超預期可以催化其他當前落後順周期板塊,低於預期的話有可能疊加目前已透支的情緒,令部分投資者更有訴求階段性獲利。
中金指,技術指標出現透支跡象,如14日RSI升至78.3(10月初高點為90.9),賣空成交亦增加,與南向資金內部的分歧類似。情緒上,經過本輪上漲,恒指風險溢價已回落至6.15%,接近去年10月初和2023年初市場高點所對應的6%,換言之,當前市場計入的樂觀程度與投資者站在那兩個時間點對未來的預期是相當。如以6%風險溢價代入到當前環境中,靜態假設無風險利率和盈利短期內很難發生大幅改變,那麼恒指點位對應23000點左右。
不過,中金指,意識到這次科技敍事和結構性表現特點,所以單獨把科技股賦予更高預期似乎更合理,所以將指數拆成科技股和其他板塊分開測算,科技股當前風險溢價為2.4%,已低於10月初的2.7%,但仍高於2023年初的1.7%;其他板塊風險溢價為8.3%,高於10月初的7.6%和2023年初的7.4%。如果假設其他板塊情緒維持不變,讓科技板塊樂觀情緒進一步升至2023年初程度,對應恒指為24000點左右;讓科技股回到2021年歷史高點的樂觀程度,對應恒指25000點。
恒生科技指數上周累漲7.3%,超過去年10月高點兼創2022年初以來新高,恒生指數累升7%,距離去年10月初高點23100點,僅有一步之遙。對比之下,滬深300僅揚1.2%。前周直接與AI相關硬件與軟件為主的上漲,上周進一步擴散至AI+板塊,如互聯網、醫療保健及消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