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戲是為了聽變化多端的唱腔技巧,有人是為了看舞台上精彩多變的武打及身段動作,而來自浙江的婺劇就可以一次過滿足所有願望。流行於浙江金華、衢州、麗水等地和江西景德鎮一帶的婺劇,俗稱「金華戲」,因為歷史上金華又稱為婺州,故有婺劇一名。它是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大聲腔的合班,擁有強烈「文戲武做,武戲文做」的特色。在劇中有大量武打及舞蹈場面,均結合高超的技藝和澎湃的情感,令人拍案叫絕、難以忘懷。三場婺劇演將於七月於中國戲曲節2023上演,讓觀眾一睹這風格獨特、氣勢磅礴的地方劇種。
婺劇的戲劇張力很大,既典雅婉轉,又高亢激昂,表現力很強。是次來港演出的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成立於1956年,建團之初着手搶救及發掘婺劇傳統藝術。曾收集記錄八百多個大小劇目和三千餘首唱腔、曲牌,並整理了婺劇獨有的傳統臉譜和服裝圖樣。劇團曾創作演出《黃金印》、《送米記》、《三請梨花》、《雪裡梅》、《斷橋》、《僧尼會》等優秀作品,並匯聚婺劇名角包括徐汝英、葛素雲、鄭蘭香、吳光煜、陳美蘭、張建敏、朱元昊、黃維龍、鄭麗芳等,其中陳美蘭為兩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她的得意門生、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霞雲今次會來港演出《白蛇傳》、《八仙過海》、《轅門斬子》及《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而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樓勝則會演出《白蛇傳》、《悔姻緣》及《轅門斬子》。
首場以《白蛇傳》打開序幕,全劇包含多種婺劇身段絕技,是文戲武做的代表作。
劇院首場先以《白蛇傳》打開序幕,全劇包含多種婺劇身段絕技,如白素貞與小青的「蛇步」、許仙的「飛跪」、「搶背」等翻跌技巧,而〈斷橋〉一折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是文戲武做的代表作,膾炙人口。對比其他劇種的《白蛇傳》,婺劇用的是高難度的跌、摔等技巧,這種源於民間,大開大合、大紅大綠的表演特點,目的是要讓觀眾看懂聽懂,每一跌還須配合劇情、人物角色、動作角度,技考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八仙過海》的演員運用各式技藝來回過招,身段優美。
多套折子戲展現婺劇功架
第二場上演《悔姻緣》、《打棍出箱》、《八大錘》、《打金磚》、《活捉三郎》、《八仙過海》六場精選折子戲,多齣折子戲展現婺劇傳統技巧及武打功架,其中《打棍出箱》中的出箱、跌箱等絕技表演,在長寬僅兩尺多的木箱上,演員幾次跌下、翻出,技巧驚險,動作利落,箱內轉體及箱上旋臥甩髮更令人歎為觀止;而《活捉三郎》中的「水髮功」,劇中旦、丑行當巧妙運用水袖功和甩髮功表現了角色的纏綿、怨憤、驚恐及失魂落魄,令人賞心悅目;至於《八仙過海》正如俗語所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此折的特色在於精彩紛呈的連環武打。演員運用各式技藝來回過招,身段優美,風格迥異,甚是可觀。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充分體現婺劇擅演大型武打戲的特點,舞台氣勢恢宏。
《小宴》最引人注目的是呂布調戲貂蟬的情景,演員運用精湛的「翎子功」絕技來表現呂布見貂蟬欣喜若狂的心態。
壓軸一場則上演《泗州城》、《小宴》、《呂布試馬》、《轅門斬子》、《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五場折子戲,《呂布試馬》中的「大靠翻跌」,以及以演員的身段、「毯子功」等配合劇情的技巧組合,均展示演員其不凡的身手及高超的基本功;而《轅門斬子》有老徽戲之精華,內容與京劇版本大同小異,亦同唱「西皮」,但婺劇版本之曲調旋律、鑼鼓點及伴奏樂器均自成一格,劇中穆桂英從引馬上場、亮相、到巧傳降龍木,表演一氣呵成,顯示演員深厚的唱、唸、做、打功力;至於《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乃長劇《穆桂英》最後一場戲,亦是高潮所在,充分體現婺劇擅演大型武打戲的特點,舞台氣勢恢宏。劇中穆桂英展現出色唱功武功,連串翻跳動作亮麗多變,令人喝彩。
為了讓大家對婺劇有更多了解,7月20日在文化中心舉行的「藝人談」,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團隊包括院長王曉平、「二度梅」得主陳美蘭、以及主要演員楊霞雲及樓勝,將現場解說婺劇表演的藝術特色,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中國戲曲節2023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
日期:七月二十一、二十二及二十三日
時間:晚上七時三十分(七月二十一及二十二日) / 下午兩時三十分(七月二十三日)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380, $300, $260, $160
網址:www.cof.gov.hk/2023/tc/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