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9日

美國國債真的會違約嗎?

近期,相信不少投資者聽到關於美國國債違約的討論越來越多,美股因而亦受影響有所波動。其實,美國國債一向被視為無風險資產,也是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但是,現在投資者也困惑這些“無風險資產”是否不再無風險。究竟,這裡所指的違約是指甚麼呢? 其實,簡單從網路搜尋器搜尋“美國國債違約”時,就會彈出“債務上限”,就知道兩者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是經常發生的政治問題

債務上限是指美國國會授權美國政府可公開發行的最高債務總額,一旦美國政府債務觸及債務上限,政府將無法通過新增負債償付賬款,日常開支和債務兌付將受直接影響。在美國兩黨博弈中,在野黨常用債務上限作為脅迫執政黨進行政策計畫調整的工具。

擔憂情緒捲土重來的兩個主要催化因素

一) 今年美國財政部在稅季的收入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債務違約日有可能在今年6月就提前到來,這比此前市場的共識預期更早,市場擔憂國會是否能夠及時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

二) 目前國會兩黨分治的格局與2011年債務上限危機相似,市場擔憂本次兩黨在債務上限問題間的僵局是否會持續至違約前最後一刻還未解決。

歷史上美債從未因債務上限問題發生實質違約

由於債務上限直接關係到美債發行、主權信譽與黨派口碑,兩黨雖然會將其作為博弈工具,但卻也難以容忍實質違約的發生。因此,雖然歷史上債務上限問題曾多次出現,但是從歷史看美國國會總能在美國政府即將違約前化險為夷。債務上限“危機”的化解方式一般是兩黨的互相妥協,例如提高債務上限或者暫時取消上限,其影響可能包括政府關門、 評級下調等。

稅收減少令市場擔憂債務違約日提前

美國已在今年1月觸及債務上限,財政部有兩大途徑緩解燃眉之急。財政部長耶倫已宣佈實施特別措施並進入暫停發債期, 她亦預計特別措施可允許美國在今年6月上旬之前避免因耗盡現金而違約。在債務上限被上調或暫停之前,財政部可利用特別措施和一般帳戶 (TGA) 餘額這兩大途徑延緩預計債務違約日的到來。
根據美國財政部官網,目前美國財政部預計特別措施可允許美國在今年6 月上旬之前避免違約。其二,財政部可消耗其現金餘額以應對日常開銷和償付債務,根據FRED資料,在今年稅季結束後TGA 的餘額約為2,651 億美元,此水平雖較疫情期間大幅回落,但仍處在近十年間比較充裕的位置。

圖:當前TGA餘額仍算充裕

資料來源:FRED,中信証券

擔憂情緒在CDS市場中表現明顯

近日市場的擔憂情緒在信用違約互換 (CDS) 市場中表現明顯。其中,6 個月期和一年期的美國主權CDS報價甚至一度超過2011年和2013年債務上限危機時的最高值。從五年期CDS報價看,市場當前對於美債違約的風險定價與2011年時接近。

圖:當前CDS市場已在反映今年美債的違約風險

資料來源:Refinitiv、中信証券

我們認為美國國債在2023年6月違約的風險仍然較小

一) 從立法流程看,當前共和黨已不具備2011 年時在眾議院壓倒性的議席數優勢,民主黨有一定勝算通過“院會請願”流程繞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阻撓並完成投票;

二) 從黨派意向看,兩黨均不願承擔美債違約的責任,目前雖未有實質進展但雙方均有談判意願,且在近期全球去美元化趨勢有所加速的背景下兩黨預計會盡力減少債務上限之爭對美元體系信譽的侵蝕,達成共識的希望仍然不小;

三) 從後備方案看,即使美國面臨TGA 餘額耗盡、特別措施失效的窘境,我們預計財政部將採取類似於2011 年債務上限危機時提出的後備方案,優先償付國債、保障美債信譽,推遲其餘部分開支,在此方案下美債不會立刻違約。

因此,從立法流程、黨派意向、後備方案等三個角度看,我們認為美債在今年6 月違約的風險仍然較小。

 

 

 

 

 

風險提示:
本資料內容可能涉及某些產品資訊作為示例之用,具體產品條款及細則請以相關法律及具體產品發售檔為准。請注意,有關產品可能僅供專業投資者參與,以及可能屬於複雜性產品類別。中信証券經紀 (香港) 有限公司(「中信証券經紀(香港)」)已力求所提供資料之可靠及中肯,惟對內容之完整、準確及有效性不作任何形式之保證,讀者應進行獨立的評估及其他適當的研究,以對內容加以參考取捨。
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需承受重大或所有投資損失。而過往表現亦未必可作為投資組合日後表現的指引。

免責聲明
中信証券財富管理 (香港)是由中信証券經紀 (香港) 有限公司(「中信証券經紀(香港)」)所設立的財富管理平台。本資料由中信証券經紀(香港)編制及發佈。本資料並未經香港證劵及期貨委員會 (「證監會」)或香港任何監管機構審閱。本資料若提及相關產品已獲證監會認可在香港公開發售, 請注意證監會認可不等於對該等產品作出推介或認可,也不是對該產品的商業利益或表現作出任何保證, 更不代表該產品適合所有投資者。 本資料僅供參考並只反映個別人仕個人觀點或意見,並不代表中信証券經紀(香港)或其附屬公司的觀點或意見,或受其約束。
本資料無意作為提議或推薦,且並不構成在任何司法管轄區取得/出售任何證券或進行任何交易的邀請。本資料所包含的資料未考慮到任何個人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如有疑問,您應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尋求獨立專業意見。有關產品的重要資料載於其產品發售檔。在購買有關產品的股份或單位之前,您有義務先行閱讀該相關產品的發售檔。
在發佈或使用本資料提供之資訊即屬違法的任何司法管轄區或國家,或將導致中信証券經紀(香港) 或其附屬公司受其註冊規定所規限的司法管轄區或國家,本資料所提供的資訊不應視為向該等司法管轄區或國家內的任何人士或實體發佈或供其使用。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