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向來有一大特色,就是「三年不發市,發市當三年」,即每隔數年大炒一次,而且上落很快,走勢兇悍。每逢大牛市降臨,成交必大幅急升,乃由高槓桿引致。--前《信報》「走勢縱橫」專欄作者周全浩(筆名:張公道)
每次狂潮過後,股技極高超者或可賺大錢,但為數甚少,反而滿手蟹貨的散戶眾多,他們往往要被綁多年後才能脫身,甚至無「返家鄉」(即升回買入價)的機會,乃是中國股市多年來的寫照。
應指出,今番升市的槓桿比率並非如前時的牛市般高,蓋中國監管機構汲取了過往股災的教訓,今趟早已密切監察市場,並嚴厲打擊非法配資或非法沽空等行為,以防市場出亂子,此舉有助減低他日大市回調時所造成的傷害。
此外,A股有獨特的運行軌跡。過去數十年,每逢A股大炒,即由升市的起點,到大市見頂回落並見出底價,整個周期通常在一年或年半便完成;其後,大市會打回原形,即跌回升市前的起點水平﹞。例如,2006年中央政府擬推出「港股直通車」,消息觸發上證指數由2007年1月的2641點,飆升上2007年10月的歷史頂峰6092點;直至2008年環球金融風暴爆發,大市又一舉跌落2008年7月的2652點;全程只歷時一年半。又如2015年的「大時代」,指數由2014年7月的2038點,躍升至2015年6月的5166點,然後反覆下挫至2016年1月的2656點;同樣花了一年半時間完成整個周期。
由於A股有狂升暴跌的特性,股民宜提高警覺,假若他日大市大升,並在上方遠遠拋離長期移動平均線之時,宜逐步減磅,增持現金比例,為較穩陣的做法。
若然閣下不欲花時間或不懂選股,可集中玩A股ETF如華夏滬深(03188)和恒生中國企業ETF(02828)等,或玩港股的盈富基金(02800)。
原文請閱8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