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4日

【信報月刊】王于漸:賣公屋分享經濟成果

香港房屋問題一直為人詬病,回歸後歷屆政府都因為處理不當而焦頭爛額。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回望歷史,指出社會風暴往往離不開房屋問題,箇中死結在於政府制定房策時目光短淺,未能全盤考量。他建議,政府應推租置計劃2.0,盡快賣公屋,令低下階層受惠資產升值,擺脫貧富懸殊困局。--本刊記者鄭雲風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近年私人租務市場比例有所增加,王于漸分析,部分富戶寧願刪去收入較高的子女公屋戶籍,避免資產及收入審查超額,以免要交雙倍租金。不少人去租住私人劏房,富戶少交的租金,實質用作補貼劏房租金,「我們將所有問題戲劇化地集中於私樓」。

相反,新加坡早已想好房屋定位,多年來始終如一。「當時李光耀來看香港徙置區政策,好快想到不是起公屋,而是組屋。」王于漸解釋,新加坡房策很簡單,鼓勵全民做業主,促進社會穩定,「基本上組屋的價錢,是你一定買得起、供得起,決心準備賤賣給你,藏富於你身上」。

更甚的是,政府提供的組房折讓價會按市民負擔能力調整,「如果資產升得快,收入增長慢,再平一點賣。」當轉讓期過後,業主能以市價出售或出租單位,獲得所有資產升值收益,但一對夫婦一生只有一次機會購買這類單位。

至於香港公屋,由於只能租不能買,業主作為使用者,享受不到資產升值好處,政府要負擔龐大的維修費,可謂入不敷支,造成雙輸的局面,「每年維修費用比租金還高,是不是納稅人做了補貼?」

王于漸強調,若業主享有使用權、擁有權及轉讓權,單位才算能物盡其用。舉例說,若業主不滿意公屋位置,可以選擇租出單位,補貼到其他地方租住的費用;若老人家希望到消費水平較低的內地養老,也可以選擇租出單位,補貼北上生活費;當大量公屋可以出租甚至分租,有助紓緩現今私人租務市場壓力,「由於公屋唔劏得,才會劏私樓,焗哂入去住」。他慨嘆道:「其實香港有樓,只是運用得唔好」。

於1998年,港府也曾經推出類似新加坡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容許居民以低廉價錢購買所住公屋,獲得使用及擁有權,結果反應良好,於八年間出售超過十萬間公屋,平均認購率達74%,後來亞洲金融風暴吹襲全球,樓價大幅下降,政府為免干預市場才取消,但事隔多年,仍然有不少公屋居民希望購買公屋。

今年4月,民主黨一項調查指出,近六成人表示會考慮購買自住的公屋單位;同年7月,民建聯的調查也發現,近九成受訪者支持重推租置計劃。

原文請閱1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