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8日

【信報月刊】譚允芝:法治未死 司法獨大有理

佔中後連串政治案件,觸動社會撕裂的傷疤,攻擊法官蔚然成風,甚至有人批評「法官獨大」。剛卸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資深大律師譚允芝(Winnie),直斥有關言論形同自毀長城,呼籲港人珍惜司法制度。

佔中後連串政治案件,觸動社會撕裂的傷疤,掀起情緒化反應。她搖頭嘆道:「以前剝花生,現在社會氣氛激烈,發生什麼都像自己家人被人拉上庭,感覺強烈。現今世代更關心時事是好事,但太政治化,非我即敵,看新聞易被煽動。」

庭內庭外,感受截然不同。「很多時我看新聞也會惱火,但向行家問了詳情、見到full picture後,感覺就不同了。只有法官掌握全面的證據,即使你日日坐在法庭由頭聽到尾,審訊中遞什麼證物上去,旁聽的記者哪會看到?證物是很重要的。傳媒不是庭上的速記員,報道會有個angle,讀者過濾三層後再形成觀點,你說多不全面!」

法官大vs制度大

近年社會單憑傳媒報道,就對裁決說三道四,動輒疾呼「法治已死」,甚至侮辱法官。2015年光復元朗行動引發警民衝突,示威者吳麗英「以胸襲警」罪成,網上流傳印有瞄準器對準原審裁判官陳碧橋的圖片。七警案被告被判監兩年後,撑警團體侮辱法官杜大衛「黃狗」、「狗官」。旺角騷亂三名被告暴動罪成被判監3年,有港獨團體在社交網站懸紅30萬元「通緝」法官沈小民。

攻擊法官蔚然成風,譚允芝連珠炮發狠批:「說法治已死,完全是多餘!現在的人很personal,判得不合我意,我明天就看法官在Facebook如何被人揼。不喜歡判決,就說『法官獨大』、『司法獨大』,近期最哽耳就是這句!香港很多制度都不完善,但司法制度是最有聲望了,比新加坡的聲望高很多,也比美國更獨立。如果司法制度受損,判得不合我意就罷免你,那就真是死得了!人們錯誤地將司法的權威personalize了,不是法官大,而是制度大。」

「有人說法官也是人,不一定對,但我們要相信制度,陳志雲案波折7年,最終得直,正因為制度讓你用到盡,有足夠機會糾正錯誤──幸好『司法獨大』!如果司法不獨大,陳志雲就日日在商台唱衰法官,對誰有好處?他自己也洗不甩罪名。上訴得愈高,法官人數就愈多,這已是最安全、令司法的公正最接近完美的體現。」

節錄自5月號《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
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