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5日

Ecaterina Bigos 宏觀分析

女性是帶動增長關鍵

今年初,按聯合國的計算,印度人口在4月達到14.25億,「追平及超越」中國內地。聯合國表示,印度的人口數目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反觀中國的人口數目已經見頂,在2022年出現下降,在本世紀末更可能降至10億以下。

印度成全球最多人口國家

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將帶來重大影響。除了人口數字重要,內部人口變化也舉足輕重。在許多國家,工作年齡人口(15歲至64歲)的規模變化趨向明顯。2018年至2030年期間,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預期將增加42%至14億,較60歲以下人口的增長速度快5倍。到了2023年,60歲以上人口預期將佔全球人口16%,其中亞洲是全球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地區之一。工作年齡人口增長無疑正在減少。

提高女性就業率更迫切

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以影響生育率為目標的政策和計劃,更迫切的可能是提高女性就業率。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低,不代表女性不想工作,更多情況是她們沒有加入勞動市場的機會,結果令女性的技能未有受到充分利用,亦導致社會未能發揮全部經濟潛力。

就業和社會政策需要使婦女可以及願意生育,同時留在勞動市場繼續發展職業。其中可能包括提供兒童照顧補貼、產假和侍產假、稅務減免和支援性的企業框架等。例如近年日本女性的就業率急升,部分原因是政府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擴大托兒設施和撤銷稅務限制等,但其比率仍低於許多發達經濟體。

女性教育撐經濟長遠增長

在其他亞洲經濟體,如越南、中國內地和泰國,女性參與率相對較高,但在南亞地區,女性參與率仍然相當低。從這些數字看,如印度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目前低於20%)能夠提高至菲律賓的近44%,將可為經濟額外提供1.15億名工人,這相當於日本和韓國勞動力的總和。

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教育、健康、工作、工資和政治參與的性別差距持續。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女性教育是支撐經濟長遠增長的重點,而公平地看,教育是達致性別平等的關鍵。教育女孩和婦女可以推高工資;提高外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母親和兒童死亡率;以及改善健康和教育。這除了直接影響女性,還會影響後代的健康、教育和生產力。這與提高生產力有關;更高投資回報;更佳農業產量;以及更利好的人口結構。

高等教育帶來的經濟增長形成了良性循環,支援在教育的持續投資,並將優勢擴大至人力資本和生產力。在金磚四國和「N11」國家,增加女性教育的投資可產生「增長溢價」,使GDP趨勢增長每年提高約0.2%。收窄就業的性別差距(這是擴大女性教育的潛在效果之一),或可在2030年前將人均收入增至達20%。

Ecaterina Bigos

安盛投資管理

亞洲(日本除外)核心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