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對於電動車增長數字的估計各有不同,但研究此領域的領導機構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全球目前約300萬輛的電動車數量將在2030年增長至最少1.25億輛。假如加上鼓勵達到全球碳排放目標的政策幫助,電動車數量有可能增至2.28億輛。
中國正帶領全球積極發展和推動電動車,而國家和城市政策將確保這繼續維持。據估計,在2022年,電動車將佔整個中國車市場的10%,而到2040年,佔比將增加至60%,即是約2億輛車,這意味全球經濟將會發生相當大的變化。
大幅降低對燃料需求
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由裝有內燃引擎的汽車(ICE)轉換至電動車(EV),可取代每天約700萬桶柴油和汽油的需求。假如我們把它換成以原油量計算,這與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日產量總和大致相同,亦即是接近沙地阿拉伯原油日產量的七成。
毫無疑問,石油的總需求不會完全下降至此數量,但如此巨大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油價以及石油生產國家的前景變得低迷。這些國家會否適應和接受新技術?面對政府收入下降,他們可否保持社會凝聚力?這會否導致地區衝突,以及民粹主義的崛起甚至宗教起義?
對多類金屬需求大增
石油不僅是唯一面對未明甚至困難前景的大宗商品。電動車基本上是由底盤、 車身外殼、電動機,以及車輪上的電池組所組成。所有的電動機都包含大量纏繞在磁鐵上的銅線,因此電動車市場將大量增加對銅的需求。目前電動車市場每年可能需要10萬噸銅,而根據彭博估計,到2020年,銅的需求量可能會增加至超過200萬噸。
不只鋁(車身和底盤)會有類似的增長, 電池組亦會大量增加對鎳、鈷、鋰和錳的需求。隨着電動車需求的增長,其中一些原材料,特別是鈷,可能會供不應求。目前,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國,但其開採環境並不簡單。
因此,即使石油行業面臨不確定的未來,開採其他能源的公司能否長遠獲利,便取決於技術的變化、發電和儲電的新方法,以及開採科技變革所需的原材料是否有安全途徑。
汽車零部件行業受衝擊
電動車的結構實質頗為簡單。舉例來說,與ICE車相比,電動車的運行零件數量少得多。Chevrolet打算在2019推出的最新電動車型號Bolt據報只有24個運行零件,而福士Golf卻有149個。這對於汽車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生產電動車的成本比ICE汽車更具競爭力。
到2020年,電動車增長預計將會令全球ICE車輛的銷量下降。在某些國家,零件市場在就業和經濟增值方面幾乎與主要汽車市場同樣重要。據估計,日本汽車零件的工廠工人數量為60萬,而生產基本零件和原材料的工廠工人數量則為另外的40萬。在韓國也有約30萬汽車零件公司僱員。雖然部分公司將能適應提供新技術,但隨着汽車零件行業的簡化和需求下降,許多相關公司將會萎縮甚至消失。
由於這些工作大部分集中在某地理位置,這可能會導致高失業率和經濟困難等問題,國家和地區政府亦需要重新安置勞工,以及為他們進行廣泛的職能再培訓。
當然,技術轉型將對其他技能和相關服務(充電站等)產生需求,但難免有大部分的勞動人口受影響。
汽車行業當前的技術變革,及在環境方面帶來的好處是無可置疑的,但從經濟角度而言,所帶來的影響將十分巨大,而且有好有壞。政府很可能會面臨需要重新培訓大量失業工人所帶來的巨額支出,或應對這種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意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