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4日 時事脈搏 港聞

林鄭月娥金句

2017年10月25日.沒什麼可以強制性,你合上眼便看不到──回應是否強制學生收看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來港出席的《基本法》研討會。

2018年9月18日.拿特首來出氣是沒問題的,特首是可以給人罵的──回應傳媒有關網上很多人給林鄭「嬲嬲」的問題。

2018年10月16日.一個如此大型的工作(明日大嶼),今天講任何數字給大家聽是沒有什麼大意思──回應傳媒有關明日大嶼或會花光儲備的問題。

2019年6月12日.說我「賣港」,我怎麼賣港?我土生土長,我跟所有香港人一同成長,我對這個地方的愛,讓我作出不少個人犧牲──接受無綫專訪回應被指「賣港」。

2019年6月27日.好多人以為我死了,但我不會死得去──報道指,林鄭與香港友好協進會成員會面時,表示為免增添中央麻煩,她一定不會辭職。

2019年7月9日.《逃犯條例》的修訂工作或這條條例草案已經壽終正寢,the bill is dead,希望大家不要再因為大家用了不同字眼而有不同理解──澄清坊間擔心政府會重提修訂《逃犯條例》。

2019年8月9.They 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 which so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to build──與商界會面後,回應與商界會面是否能解決問題。

2020年2月4日.我是叫他們(官員)不准戴(口罩),戴了都要除下來──回應為何官員沒有佩戴口罩。

2021年7月11日.如果(官員)去到見到鮑魚,係咪要起身離開?──在電台節目回應官員出席飯局違限聚令。

2021年7月15.這個項目(修改防賄條例)一定「走數」,我不會在任內,正如我所說,亦不希望未來的特首會修訂這條《防止賄賂條例》,弱化行政長官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責任──在答問大會回應有關修訂《防賄條例》至特首。

2022年1月25日.I'm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Hong Kong SAR, people need to understand and feel my feeling──回應為何不佩戴口罩。

2022年1月27日.我不是「始作俑者」,所以如果你要「動態」二字很權威性的定義,對不起,真的解釋不了──回答「動態清零」的具體定義。

2022年2月8日.Killing two stones with one bird──回應有關推行疫苗通行證的問題。

2022年3月9日.我相信大家都不想經常看到我,早一點看不見我,即是香港已經回復正常生活──回應為何親自主持每日抗疫記者會。

2022年3月17日.唔好睇、唔好聽、唔好信──回應內地網民對港府抗疫能力的批評。

2022年4月4日.我的家人是我最優先要考慮的,他們認為我是時候要回到家庭──解釋為何不尋求連任。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