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3月24日 專家評論

如何處理香港房屋僭建物

香港的僭建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着城市人口密集和土地有限,很多市民在追求生活空間和便利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建築物的安全和合法性,這使得非法建築在城市中層出不窮。這些建築違反了相關法規,對公共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也對城市規劃和發展帶來挑戰。隨着政府對此問題的關注加深,未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這些問題,成為一個極需解決的課題。

僭建現象通常指的是在不符合法定程序下擅自增建或改建物業,這些行為違反了《建築物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這類建築物通常缺乏合法的批准文件,且多數未經專業設計和安全評估,存在結構上的不穩定或是消防設施不足等隱患。由於這些建築物未經規劃和設計,無法滿足基本的安全標準,因此其危險性常常被忽視,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此外,非法建築物的用途也往往不符合原本的規劃意圖。原本設計用作住宅或商業用途的空間,經過改建後可能成為工廠、倉庫等高風險場所,甚至被改為臨時居住場所。這樣的用途變更不僅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擾亂,還可能對居住者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例如一些僭建物未經適當的隔熱、通風設計,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危及住戶的生活質素,甚至可能引發火災等災難。

香港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嘗試透過立法和執法手段來打擊非法建築和僭建行為。近年來,相關部門加強了對僭建活動的監察和執行力度,並且設立了專門的處罰措施。政府還推出了多項計劃,例如對違規建築物進行清拆,並要求物業所有者負責修復或拆除不合規的部分。對於重複違規的業主,還會進行更嚴厲的法律制裁,旨在盡早消除安全隱患。

屋宇署表示,對生命財產構成威脅或危險、造成環境滋擾、在樓宇外部,包括天台、平台、天井、後巷,或由外牆伸出的僭建物,都要採取行動。不過,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僭建問題非常普遍,大大小小的違反建築條例僭建物,在香港數量數以十萬計,有區議員質疑,若要拆卸全港大量的僭建物,將「花一百幾廿年」都未拆光,亦會造成環境和廢物污染,形容是「百害而無一利」。並且建議容許保留經專業人士檢查、確認沒危險的僭建物,並以補地價或罰款形式處理,同時增加庫房收益。

然而,僭建問題的根源並不僅僅是法律上的漏洞。土地和住宅供應的不足,讓一些市民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或是創造更多的收入空間,選擇冒險進行違規改建。對於政府來說,如何在確保法規執行的同時,也要解決住宅短缺問題,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政府除了需要加強立法和執法外,還需進一步改善土地供應,提升公屋建設,從根本上減少非法建築的需求。

未來,香港如何應對僭建問題,不僅需要依賴法律手段,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市民應該增強對建築物安全和合法性的認識,避免為了便利或是利益而選擇冒險進行違規改建。政府則需要提供更多合法且符合需求的居住和商業空間,並且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從而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總之,香港管理僭建問題的未來發展需要在法規、執法、政策及社會協作方面達成平衡。隨着城市發展的持續,這一問題無疑會成為關鍵,若能有效解決,將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和生活質素。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