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估署公布的9月樓價指數報382.6,為指數連跌兩個月後回升,按月升0.4%,今年首9個月樓價指數錄得0.89%升幅,按年升0.3%。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9月本港疫情漸見受控,樓價升幅反映市民活動逐漸回復正常,樓價重拾升軌。
陳永傑表示, 7和8月為本港第三波疫情最嚴竣的月份,因此樓價指數連續兩個月錄得跌幅,隨着9月疫情受控,經濟活動漸見復甦,市民信心增強,令9月物業成交增多,樓價亦因而錄得輕微升幅。10月大圍新盤開售,兩次推售全數單位皆沽清,引證在疫情下,即使只是「香港人買香港樓」,剛性需求強烈,樓價得到支持,預料10月差估署樓價指數依然上升。
在疫情下,影響各行各業,航空及旅遊業首當其衝,近日不斷傳來裁員及停薪留職潮,但陳永傑相信,此等負面消息對樓市影響輕微,過去9個月樓價依然錄得0.89%的升幅,反映在疫情下,各國皆推量化寬鬆措施挽救經濟,物業於此刻起了對抗貨幣貶值的功能;加上物業亦同樣具備自用功能,令物業成為眾多投資工具中,較受追捧的一種,樓價亦因而受支持。
11月接連有新盤推售,陳永傑預料,11月一手成交宗數有機會突破2100宗,創今年新高成交量,一手成交暢旺亦將帶動二手價量齊升,預料11月二手樓價可錄2%升幅,第四季二手樓價可望升5%至6%。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差估署9月樓價指數主要反映8月下旬及9月上旬的實際市況,當時疫情已逐見好轉,每日確診宗數回落,加上當局分階段持續放寬限聚措施,令市場氣氛回暖,帶動樓價止跌回升。此外,9月中旬之後,新盤轉趨熱鬧,銷售反應理想,進一步刺激樓市氣氛,因此預期下次公布的10月樓價指數可望持續上升近1%,而只要疫情維持穩定,預料11月升幅將更大。
陳海潮續稱,在疫情最嚴峻的第三季,樓價亦只累跌約1%,反映樓市抗疫力強勁,主因是環球量寬令市場資金充裕,配合長期低息環境及供不應求的狀況下,令資金持續流入實物資產市場的方向不變。目前失業率主要見於航空旅遊零售及飲食等相對較低收入的行業,並非樓市的主要參與者,故未對樓市構成重大壓力,展望第四季樓價仍可望錄得約3%的升幅,而全年樓價則料可升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