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治、現代經濟、現代科技與現代規劃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不可分割考慮的,這四個部分交纏互動,像四把一同揮舞的雕刻刀,共同塑造出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內涵、實力及前景。
檢閱一下中國的發展,你可以說她的政治制度改革仍然有待深化、城市規劃仍然要加重環保的訴求,以及一切都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是無可置疑,作為一個國家,中國的改革開放綜合是成功的,尤其是整體長遠規劃,絕對可以說是高瞻遠矚。
多年來,從星辰到大海,從意念到實行,中國創造無數夢想成真──航天、北斗;空港、遠洋;高鐵、路橋;蛟龍、勘探;天眼、智能;5G、電商。
我們的未來是探星際無窮、算量子無序;產高效之能、取深海之源;織高速路網、調南北山水;在雲端架構、編萬物互聯。
你對上面這些名詞有什麼感覺,如果你不熟悉,可以嘗試上網尋找資料,一定會發現這些新名詞帶給中國人新的意義、新的高度。
在中國大陸,從一些長遠規劃的例子,可以看到任何計劃,首先必須要有願景,之後再依照既定的策略,一步一步努力向前,才能達致成功。或者可以在眾多的例子中,挑選幾個說明一下。
浦東:九十年代初期,浦東開始發展,那個年代筆者聽得最多的消息關於浦東,就是鬼城這個名詞,沿浦東大道從陸家嘴開始,往前開車,看到很多新建的現代化樓宇,但晚上都沒有燈的,像鬼城一樣!我們又怎麼會想到,今天的浦東會是如此輝煌。
深圳轉型:大約在20年前,筆者已經知道深圳會大力轉型,作全方位的發展,但當其時的我實在無知,心裏想,這是一個充滿低端加工企業夾雜各類黃賭毒的城市,又可以怎樣轉型。今天我們看到華為、騰訊、時裝設計及製造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藝術中心和商城等,這些都是長遠規劃與努力的成果。
高鐵:不用多說,大家都已經看到,今天中國全國的大城市,基本上都在縱橫交錯的高鐵網絡服務範圍之內。
港珠澳大橋:最近坐車路過廣珠澳大橋多次,看到車流量實在少之又少,過千億元的投資是否只建設了一個形象工程?但筆者心裏仍然是有信心的,長遠規劃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是初始階段,第二是發展階段,而最後是成熟階段,我相信像浦東一樣,隨着大灣區的發展,15年內,港珠澳大橋就會步入成熟階段,屆時塞車亦說不定。
回說香港,我們近年由政府提出的規劃概念,總是受到不斷地反對,而這些反對的聲音,可能論點只是集中於一些短線的數據,或者一些空洞的不信任,這些反對意見總是列出一大堆短視或無知的觀點,只有反對,而沒有建議代替的方案,筆者個人看來,就像為反對而反對,如果最後不能解決,只會窒礙整體經濟向前,受苦的就是我們小市民。
這些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中環繞道、高鐵香港段、機場第三跑道及東大嶼填海。
作為結論,筆者衷心希望全港市民萬眾一心,為我們的前程,從長遠規劃的角度多想一下;而我們的政府,亦應該廣開渠道,多聆聽一下市民的擔心與意見。
香港,放下負面情緒,放下最近的一切混亂,重歸理性,我們才能有真正長遠規劃的行程與方向。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