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於去年12月中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0.25%,2015年12月首次啟動加息後,至今兩年間累計美息加幅僅1.25厘,利率正常化步伐可謂相當溫和。美國聯儲局議息聲明維持預期今年加息共3次,反映加息步伐維持溫和有序,對市場屬於正面訊息。
至於本港最優惠利率(P)走勢,金融海嘯前即環球推行寬鬆貨幣前10年的H/P(銀行同業拆息及最優惠利率)息差平均約3.5厘,目前此息差仍約達4厘,若今年1個月拆息升至1.5厘或以上水平,而銀行結餘亦減少情況下,本港銀行原則上應有加P壓力。不過,銀行結餘高企下左右拆息升速,銀行實際行動亦視乎自身資金成本水平及取態。
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採寬鬆貨幣政策,大量資金流入本港導致銀行體系結餘在過去9年間一直在千億元以上水平,高峰時曾高達逾4000億元,這是前所未見,過往銀行結餘一般在100億元以下水平,最高亦僅達550億元。去年銀行結餘仍主要在2595億元水平,直至9月因應金管局增發票據後才減少800億元,至約1797億元,其後至今未有變化,未有資金明顯流出,結餘仍屬高度充裕水平,這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銀行上調存貸息率的迫切性。
然而,今年影響銀行結餘變化的因素將逐漸增多,美息累積升幅已達1.25厘,若美息高於港息的差幅進一步拉闊,原則上會帶動港元資金流出;美國稅改方案通過相信將落實執行,亦將吸引資金回流當地;全球利率亦正在部署正常化,均有機會促使今年資金流向變化性較大,或令銀行結餘下跌,從而推升拆息。但另一方面,香港投資及金融環境仍吸引資金停泊,故相信本地資金不會一下子急速流走,而銀行亦不會待結餘降至海嘯前水平才加息。
基於未來拆息升勢持續及銀行結餘有機會減少,今年港銀上調最優惠利率的誘因增加,但實際加P時間表仍取決於大型銀行取態。事實上,當銀行結餘高企及拆息走低,不論大小銀行均未有加P條件;然而,當未來銀行結餘減少、拆息進一步上升,大小銀行加P壓力及取態便未必一致了。大型銀行的客戶存款規模遠較中小型銀行為大,資金成本較低,當拆息日漸上升,中小型銀行的加P壓力往往較大。但礙於業務競爭激烈,過往中小型銀行仍以跟隨大行調整最優惠利率步伐為主。
在對上一次加息周期,銀行基於拆息先升後跌曾於2004年9月加P後不足兩個月再減回P,其後一直按兵不動,直至2005年3月才正式上調最優惠利率,當時1個月拆息已升至2.2厘水平,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升達2.5厘。若參考同一水平,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現時僅達1.5厘,並預測今年底僅為2.1厘,難怪有大行分析師表示明年加P機會率仍不算大,反映大行在資金充裕環境下不急於加P。
不過,仍得留意一點,上一次加息周期的加P步伐其實稍遲,導致後來香港出現追加P情況,當時2005年港息正式上調,該年美息升幅為2厘,港P加幅則高達2.75厘至3厘;而中小型銀行加P次數較大型銀行多於一次,自始便出現了大小兩個P,可見大小銀行加P取態不一。
王美鳳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