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醫生最重要懂得發問

2024年9月18日 #內分泌及糖尿科

「作為醫生,最重要懂得發問,以及回答問題。」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Peter)接受過本地和外國的教育,認為香港學生較少發問,亦害怕回答老師的提問。

他曾於英國讀大學,當地教育鼓勵學生發問和回應。有天他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結果是:「You are not answering the question!」這次挫折讓他反思:「我們或許寫文章出色,但面對面傾談、答問題卻是弱項。加上未好好思考,想什麼便說什麼,毫無邏輯。」

多次被老師提醒後,他漸漸掌握回答技巧,而求學時期發問精神,影響今天行醫理念。

「作為醫生,我們必須懂得發問,了解病人狀況,然後對症下藥,處理問題。」由求學到醫學研究,唐醫生一直累積發問和回答技巧。「除了工作,懂得問問題對日常生活,了解周圍事物都很重要。因為代表你是一個好奇、會思考的人。」

然而,香港傳統教育制度讓他失望。「女兒曾就讀本地名校,中一時請教老師一個理科問題,得到回應卻是:『考試不會問,你不需要知道』。」

難怪,他放手讓女兒到外國讀書。訪問在唐醫生的佐敦辦公室,牆上掛著「靜坐常思己過,閒譚(談)莫論人非」、「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俊傑要思齊」兩幅書法,來自他兩位千金的手筆,盡顯氣派。

小時候讀書成績一般

談到家庭背景,唐醫生的媽媽是一名家庭主婦,爸爸任職船務公司,有天被香港公司委派到當時的英屬婆羅洲工作。「所以我在馬來西亞出生,不久回港讀幼稚園、小學和中學。」

小時候,他的讀書成績一般,想過當醫生,不過並非「斬釘截鐵」的想法,直至升讀香港華仁書院,帶來人生轉變。

「華仁由天主教耶穌會辦學,著重自由和探索,那時70年代末,校長(巴烈德神父)非常支持我們到外國讀書。中六時,學校幫我們申請報考GCE A-Level,好處是考完後,可早些申請入讀英國的大學,因此中七時我已獲英國Bradford University藥劑學系取錄,80年代到英國讀書並完成學士,想到如果在香港發展事業,當藥劑師沒前途。」

於是他考入醫學院,成為英國紐卡素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回想讀醫日子,尤其當實習醫生,難忘事多不勝數。「有段時間負責急症室,由朝早8時留到晚上8時,甚至要熬夜,如果不是這樣,就遇不到打架骨折、中風、癲癇、心臟衰竭等急切個案,吸收更多經驗。」

有天,急症室接收一名年約三、四十歲的英國男士。「他入院已昏迷,本身應是大動脈血管瘤,來到急症室時不能量血壓,肚子不斷腫脹。當時,急症室醫生吩咐我們實習醫生幫忙裝上靜脈注射,不停用手把水按下去,用完一樽,又換另一樽靜脈注射水。由於病人的血壓下降很快,要立即送到手術室,我們追著那張床,不停按靜脈注射水,可惜病人最後救不到。」

又一次遇上患有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病人,需要做手術。「由於開刀放膿及切除壞器官的面積太大,傷口未完全埋口,須用砂布處理,這種情況傷口受感染風險極高,病人每兩三天發高燒,治療過程複雜又吃力,這些前線實戰累積不少書本以外的寶貴經驗。」

到社區醫院吸收臨床經驗

他讀醫生涯最後一年,到社區醫院吸收臨床經驗。「有幾次病人送來醫院時,心跳很慢,要用臨時起搏器,這項治療通常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負責。有次當值醫生將這項重任交予我,幸而順利完成,亦讓我覺得自己會選擇當心臟科醫生。」

直至,他到醫院內科病房實習,遇上糖尿病專家兼顧問醫生George Alberti教授巡房,適逢有位廿多歲英國女士,因血糖極度不穩定,安排入院檢查。

George Alberti教授向他表示:「這位病人需要緊密監察血糖,你每小時為她抽血,拿到化驗室檢驗。」結果唐醫生通宵達旦24小時為病人抽血,期間他在病人衣服間發現了胰島素針。

「估計這位女士患有情緒問題,所以經常注射胰島素,導致低血糖,然後她不斷進食,令血糖飆升。如是者造成血糖高低起伏,找出原因後,我們便轉交精神科醫生處理。」

這次當「人肉血糖測試機」經驗,讓George Alberti教授對他留下深刻印象,問他有無興趣加入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當然無理由Say No!」

他指,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針對的不是身體某一個器官,而是整體性。「荷爾蒙的影響是全身性,包括腦、眼、心、肺、肝、腎、腸等,所以我們必須掌握身體每個部位的知識,在未對身體造成嚴重破壞前採取預防性治療,充滿挑戰。而且,對糖尿病人而言,並非靠吃藥或打針就能處理問題,如果病人不聽話,不願戒口和做運動,都達不到治療效果。所以很多人醫學生不喜歡這科,因為不像心臟科病人完成『通波仔』便無事。」

強調需要不斷發問

由於每個病人背景、習性和反應不一,作為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他強調需要不斷發問,與病人和病人家人建立良好溝通。

「而某程度上,英國當地首選本地醫生、歐洲醫生,然後是印度醫生、前非洲殖民地的醫生,作為香港人的機會甚少,因為他們不認識我們,所以很感恩機緣巧合成功申請留在英國作醫學訓練,有幸加入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後來獲獎學金做研究。」

提到回港行醫淵源,是英國讀醫時有個選修科,須到外地實習3個月。「我選擇回港,跟隨中大醫學院內科及小兒科教授,剛巧遇到從英國過來的內分泌科Cockram教授,我為他充當翻譯。」

沒想到短暫相識,促成日後的事業發展。「1998年我在英國,收到Cockram教授來信,表示中大醫學院有醫生空缺,問我有否興趣?那時我要前往加拿大讀後博士研究,便回覆他一年後才能入職,他說不要緊,可以等。」

1999年唐醫生回港,正式加入中大醫學院,與Juliana Chan教授等醫學團隊研究不同方案,幫助本地糖尿病病人。

「公家醫院病人眾多,看診時間短,未必能有效處理每宗個案。我們提出另類選擇,以自付形式讓病人和醫生有更多時間處理問題,並找到香港興業支持,創立了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也是中大第一次與商業機構合作,2002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作試點,惜2003年沙士爆發,我們將中心遷往中環,交予香港興業管理,後來我被中大委派出負責中心的營運。直到2010年,我與中大合約完結便離開。」

行醫逾40年,他深信「生死有命,活在當下」,坦言隨著年紀漸長,對生死看法會改變。「我們每一日都走近死亡,這是必然過程。生死有命,無法估計,我不擔心或介意壽命有多長,反而問自己,如果不幸明天死了,今天有什麼後悔呢?儘管曾經風光或沮喪,都成過去;而將來的事無從預計,亦不一定發生。因此,這一刻知道自己做什麼,在你能力範圍內全力以赴,努力追求。」

是一名貓奴

唐俊業醫生是一名貓奴,他分享愛貓的相片,其中一幅是「負重」揹著愛貓做平板支撑,可愛又溫馨。

作為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他注重運動和飲食。「以往喜歡打網球,現在選擇跑步,因為工作忙碌,跑步可以隨時隨地一個人完成。年輕時想追求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10公里,亦參加過香港渣打馬拉松10公里賽事,可是年紀愈大,每次(10公里)都跑多一分鐘,所以當下我享受為主,不再追求成績。」

他另一個愛好是高爾夫球,認為這項運動講求穩定性和技巧,是一個有趣的挑戰。「每次揮桿的精確度和一致性,都需要時間磨練,希望有時間重拾興趣。」

談到飲食,許多人以為患糖尿病,等於要戒吃所有糖份,他卻表示:「地獄式減肥或飲食習慣,短時間內可能成功,卻難以維持。」他的飲食觀念是自律和平衡,讓人享受食物的樂趣,同時又不會過度影響健康。

「人人都知煎炸油膩、高糖食物盡量少吃,但我並非完全不吃。生日吃件蛋糕,無問題,要懂得平衡,舉例吃了甜品,那麼當天吃少點麵包;平日飲品盡量不加糖、吃快餐時薯條轉成粟米等。我曾經歷肥胖,明白一切靠自律,這樣飲食習慣更容易讓人堅持下去。」

針對時下糖尿病年輕化趨勢,他認為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重視。「過往,第二型糖尿病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近年下降至三、四十歲,甚至十多歲年輕人。如果家族有糖尿病史,我會提醒家長留意下一代,並以身作則,讓小朋友自幼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減低患糖尿病的機會。」

唐俊業(Peter)小檔案:
出生年份:1960年
出生地:馬來西亞
家庭狀況:已婚及兩女
學歷:紐卡素大學哲學博士、英國紐卡素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等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