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挫全球航空業,忽然之間乘客絕跡、經營收入近乎歸零,環球眾多大型航空公司都瀕臨生死邊緣,須要當地政府拯救,本港的國泰航空(00293)命運亦一樣。港府周二公布,透過設立全資擁有的「Aviation 2020 Limited」,以195億元購入國泰發行的優先股和總行使價為19.5億元的認股權證,又另外提供78億元過渡貸款;國泰同時向股東伸手,供股集資約117億元,整個拯救方案涉資390億元。國泰作為一家私營企業,雖然不算「大得不能倒」,實際卻是「重要得不能倒」,終要港府施救,並非意料之外。
什麼是「大得不能倒」?明顯例子是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時陷入困境的環球大型金融企業,美國政府和聯儲局最初任由華爾街大行雷曼兄弟倒閉,結果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借貸市場極速冰封,美國以至環球金融體系幾近崩塌,迫使當局急轉軚,大舉注資其他有生存問題的金融巨企,總算避過一劫。
國泰的情況有所不同,論市值談不上大得不能倒,惟一旦倒閉,後果還是非同小可,其經營的航線將會被其他航空公司瓜分,香港失了本身的旗艦航空公司,航空樞紐地位受動搖,打擊程度不遜於那些差點拖垮環球金融體系的機構。
國泰「重要得不能倒」體現在幾方面。其一,航權是一地的戰略資產,國泰份屬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航企,一時之間確實難有其他本地航空公司能接手覆蓋全世界的航權,等於把市場拱手讓予外國航空公司。
其二,航空公司的總部、後勤、維修等都會設在本身的註冊地,並以此為根據地,僱用大量人手,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將影響當地數以萬計甚至更多人的生計。
新冠肺炎疫情總會有過去的一天,任由航企因為一時間的困難而倒下,實屬不智。正因如此,世界各地政府紛紛出手救助遇困航企,例如美國、德國和新加坡均透過借貸或換取股權等方式施以援手,其中新加坡航空更獲政府斥資高達1040億港元打救。
平情而論,這次國泰陷困和早幾年因對沖期油「賭輸」而虧本不同,待環球航空運輸逐步回復正常後,相信可重新錄得盈利,港府的投資回報縱使不及預計的4%至7.5%,理應不至於損手收場。
綜觀港府的注資方案,買入優先股收息,性質與提供貸款差不多,當國泰財務狀況轉佳後,大可提出贖回。比較特別的是,優先股附帶的認股權證將來如何處置,是直接把認股權在市場上出售,抑或行使權利換取股票持有,並視此為策略性投資,就如同現在持有港交所的股份一樣?
港府以公帑暫時打救一些影響廣泛的商業機構,並非沒有先例,以往便曾動用外滙基金接手個別出問題的銀行。今次不同之處,在於時機比較敏感,選擇運用土地基金把挽救國泰變成一項投資,最後還可能會持有國泰的股份,難免惹來不同的揣測。因此,關鍵全在於將來怎樣全身而退,如何做到善始善終,守好公帑運用,面前仍有不少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