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10日

唐樓 排屋 上居下舖

在亞熱帶規劃城市設計,若要設計出一個井井有條的街道網、行人路、人車分流、走道有遮陰、衞生的考慮、排污的考慮、私隱的問題、環境通風及散熱的設計、建築的成本效益、極端天氣如大驟雨的斜水、甚至商業上的考慮,以及社區家庭的和諧鄰理關係等……上世紀戰前後的「上居下舖」 必然是設計智慧的表現。

不約而同,要談「上居下舖」,先論新加坡店屋、香港唐樓、澳洲悉尼排屋。

新加坡的上居下舖(Shophouse)為例,穿過大小街巷就是店屋的入口首層一般是店舖,旁邊或舖內有簡單的樓梯連接上層,由於建築成本效益的考慮,主要以承力牆作主要結構,造成舖面不能太闊,一般只有5至6米闊,因此成為深而不寛的長型空間。承力牆是共用的,最高效益就是將店屋平排緊貼,舖前作行人通道作遮陰之用,樓上可設置洋台,方便通風之用。

儘管這些建築統稱為店屋,其實不同的小店舖也有各自的生意,從小食店到雜貨舖,不同的店舖營商也有。現時的Shophouse更轉營成為特色店舖,種類遍及零售店、餐廳、辦公室畫廊等。屋頂一般是斜頂,室內空氣作隔層令屋內溫度降溫,外部是橙色的粘土瓦,非常容易辨認,同時能夠抵抗火災及其他天氣災害。

新加坡的早年歷史中,店屋是社區非常重要的組件,不少業主在底層營運商店,樓上則是住所;然而,當時的商業和社區文化中,不乏樓上的住戶與樓下的營業店家互不相識又或是同一家人。

這些店屋的建築模式下,住戶之間往往只是一牆之隔,而屋子間沒有空隙,令排店屋造型成為「長屋」(Long House),加上新加坡在英國殖民年代規定,要求所有店屋的前方必須統一,而每一條通道的闊道也必須保持一致,除方便行人外,更清晰地將人車分隔。後期的上居下舖更在長長的空間設置中庭,令空氣及陽光引進內部,減低長屋中段光線的問題。

談到香港,其實唐樓並非傳統中式建築,反而比較像「混合體」與香港本身的中西文化交滙形成。初期的唐樓大概於1841年香港開埠之後出現,殖民地政府在中、上、西環之間建立了維多利亞城,引用許多英國的規劃設計或有建築成本效益的設計,讓大量華人聚居。香港最早的唐樓模式是以營商為大,地下做舖樓上住人,以簡樸實用為主。同樣共同承力牆結構形成舖面只有4至5米闊、但卻有9至18米深,樓高二至四層。當時唐樓設計有華南特色,使用廣州瓷磚、三角形的屋頂加上瓦片、用木材作為地板及橫樑;同時參考了澳門葡萄牙建築的受力牆結構和西式建築屋頂鋪兩層瓦片有助降溫的建築技術,可以説是絕對中西合璧。

早期唐樓沒有獨立廁所、樓和樓之間又沒有後巷,更只有細小窗戶甚至只有前後窗,連公共廚房也只有靠小煙囪排氣,屋內極不透光,空氣流通不太理想。後期發展的毎間房都要有窗門,以及樓宇的高度不能大於街道的闊道,以免影響日照。所以當時的唐樓只有三、四層樓高,有些則中間設有天井協助通風,及後更出現洋台的半開放戶外空間。

談到澳洲悉尼市內的排屋,非常容易聯想到英國的特色建築。在澳洲陽光普照的環境下,走廊式設計及樓上陽台及斜屋頂都與亞熱帶環保建築息息相關;加上易於管理及善用建築素材如共用承力牆造成建築物正外立面統一平排但各具特色就是設計的巧妙及智慧。裝飾華麗的鑄鐵欄桿或承托斜頂的雕花甚至門窗圖案及吊燈,都是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智慧。排屋前的行人走道及小前園與後巷的通風寛度設計及考量與前者新加坡的上居下舖或香港的唐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建造成本效益的考慮,從大型規劃至獨立個別排屋的結構安排,布局上都與前者兩款建築方式相同,如三至四層高,結構寬度從大約4米至6米,露台及迴廊式入口等都在設計本能上非常類同。

以上三個案例不約而同分別發生在新加坡、香港、澳洲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發展過程中被引進許多新思維、新特色但被當時的社會接納的模式,形成獨特的風格。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被完全取締,相反以舊酒新瓶的形式被包裝成時尚的舊歷史建築,並沒有被歲月淘汰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改裝對象。

何周禮
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及董事

放大圖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