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政預算案》提出,透過賣地計劃、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和重建及市區重建項目,預計全年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1.6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較去年預算案提出的1.57萬個潛在供應,增加800個單位。此外,政府計劃研究把東九龍區5幅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的可行性,如證實可行,初步估計共可提供約5800個私人房屋單位,
高力國際香港及大灣區研究部主管鄧淑賢認為,上述屬是次預算案其中一個提高住宅供應的亮點政策,並對此表示歡迎;然而,根據政府往年的賣地步伐,並非所有賣地計劃中的住宅地皮都會推出市場,相信短期內仍然難以解決房屋供求嚴重失衡的問題。
2021/22年度賣地計劃只推出3幅商業用地,僅提供約48萬方米商業樓面面積,較去年推出6幅商業用地以提供83萬方米,大幅減少四成,鄧淑賢對此不感到意外,相信政府亦因應現時最新經濟情況,主力集中在改善住宅房屋供應的問題,同時相對放緩推售商業地皮的步伐。
《財政預算案》提到在本季度推出以標準金額徵收補地價的先導計劃,以鼓勵工廈重建。鄧淑賢相信,政策將有助加快處理用地規劃的審批申請及透明度,幫助投資者縮短決策程序,有助刺激工廈市場投資意欲。此外,政府將繼續支援5G網絡和應用服務的推展,以及推動「再工業化」,將提供誘因促使更多投資者選擇投資在工廈。
預算案指出,政府正向關愛基金申請資助,推行先導計劃,讓非政府組織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作過渡性房屋單位;然而,由於現時一些酒店和賓館並沒有煮食設備和獨立的空調系統,而且政府亦需要負擔更新物業的防火系統的龐大的支出,鄧淑賢認為,政府須審慎研究計劃的可行性。